茶樓文化式微 中西合璧新生<br>24小時點心店殺出血路

茶樓文化式微 中西合璧新生
24小時點心店殺出血路

【本報訊】飲食業進入艱苦經營期,酒樓一間接一間倒閉,但一間以自助形式經營的二十四小時點心快餐店,在所需成本較傳統酒樓為低的情況下,以低價殺出一條血路,負責人並正計劃大展拳腳。有學者及業界人士認為,中國傳統茶樓文化已漸式微,以往酒樓與食客之間的情誼,隨着時代轉變及消費模式更改而蕩然無存,但酒樓只要具有特色則仍具生存空間。 記者:簡慧茵、馮永堅

二十四小時營業點心快餐店「點心皇」位於北角,提供中西合璧的食品,既有多款中式點心,一律售八元,盅頭飯售十元;又有不少西式食物,如奶茶、多士、意粉等。負責人陳楷忠表示,該店於今年二月初開業,總投資額約二百五十萬元,店內可容納八十名食客,聘有四十五名員工。「呢度請嘅人手數目係經營酒樓嘅一半,加上我哋幾個股東分別經營超級市場同魚欄,入貨唔使經批發商,所以已經慳番兩成的成本!」

反應理想擬開分店
這間點心快餐店以自助形式經營,但店內卻又掛有不少具中國民間傳奇色彩的掛畫,如「梁山好漢」、「青天群英」等。陳楷忠笑稱,希望這些掛畫可予食客一種傳統酒樓的感覺。他又坦言經營效果較預期理想,雖然現時只有微利,以及預計三年後才回本,但股東們已決定分別在銅鑼灣和尖沙嘴開設分店,並計劃在今年內再開多兩間。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說,本港傳統茶樓文化已漸式微:「以前唔少生意人或一家大細,都鍾意定時定候去茶樓飲茶,除咗享受食物外,重會同夥計、點心阿姐傾吓偈,不知不覺間建立咗微妙嘅感情!」但現時經濟不景,市民選擇食肆以價錢為重,加上不喜歡只惠顧一間食肆,故再沒有「感情酒樓」這回事,但他相信一些有個別特色的傳統酒樓不會被淘汰。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高級講師馮偉華認為,以快餐店的經營方式,成本一定較酒樓低;而「中國人嘅傳統飲茶食點心習慣係鍾意有人服侍,推啲點心出嚟畀佢哋睇吓,同埋會好受享受呢個過程!」但因為經濟不景,市民偏向光顧較廉宜的食肆。

多不明生意差原因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伍德良稱,現時傳統酒樓的經營方法有時未能掌握市場脈搏,往往生意欠佳時就以減價作補救,根本不明白自己生意差的原因,而「點心皇」的中西合璧經營方法除有創意之外,並能準確掌握市場脈博,加上近年不少茶餐廳提拱奶茶及糯米雞,或銀芽炒麵、腸粉及咖啡等適合香港人口味的中西配搭,點心皇只是將這個概念加以發展。
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副會長胡珠表示,現時傳統中式酒樓面對的兩大「死穴」,分別是租金高及人工貴,加上要自設工場製造優質食物,支出遂大增。為了在這個經濟不景時期避免支出過多,不少酒樓均延遲至上午十一時許才啟市:「以前就話有晨運客飲茶,𠵱家真係機關槍掃射都無人中呀!」此外,為了節省成本,都會盡量將酒樓實際經營面積減少。

提早優惠時間競爭
面對同業激烈的減價競爭,位於油麻地的倫敦大酒樓早於一年半前已推出下午茶優惠,點心一律以七元作招徠;該酒樓更將優惠時間提早在下午一時半開始,令上班一族及學生享受優惠。該酒樓經理梁金滿表示,現時下午茶時段生意佔總營業額的兩成多,但不會考慮再以減價吸引茶客,因為已是「減無可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