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贖回債券失主動但享高息

可贖回債券失主動但享高息

「息口何時上升?升多少?」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息率才會回升,但即使上調,也不會升很多。正因如此,相比定存高息的投資產品仍受追捧。其實,除保證基金及定息債券外,「可贖回」債券也是不錯選擇。可惜,這類產品鮮有在港銷售,直至最近,則見有銀行力推此類產品。

自踏入低息年代,投資者對債券的興趣增添不少,但由於本地零售債券的發展只屬起步,故選擇種類始終有限。最近Citibank推出的兩款可贖回債券,過往小投資者就絕少有機會接觸到。

較同級債券高半厘
事實上,可贖回債券只是債券的一種,與一般定息債券相若,分別是可贖回債券的發行商有權在債券到期日前,於指定日子,以預先定下的價格贖回債券。換言之,投資者買入債券後,不一定能持有至到期日。
然而,只要投資者肯忍受這個「條件」,便可享受多一點「回報」。Citibank個人銀行服務財資推廣部主管傅敏儀解釋:「由於這類債券附帶『可贖回』條件,因此給予認購者的利息會較高;以同一級的債券比較,一般多50點子(半厘)。若然發行商在到期日前贖回,回報更會比到期孳息率(yieldtomaturity)高。」

贖回期長短各不同
她舉例說,五年期美國半官方機構發行的可贖回債券,票面息率為4%,而到期孳息率則有4.93%。若然提早被贖回,回報更可達6.54%(即贖回孳息率),原因在於可贖回債券以折扣價發售,而發行商則以較高價贖回(一般為債券的票面價)。
「雖然債券若中途被贖回,回報會高一點,但有得必有失,投資者須另找資金出路,原定的投資計劃可能受到影響。此外,不同的可贖回債券,折扣會有所不同,投資者需要留意。」傅敏儀說。
還要注意的是,可贖回債券的「贖回期」也有多種,好些只設指定一天的贖回日,有些則設多天;另一些則在某段時間後,可被隨時贖回。至於Citibank首推的兩種可贖回債券,年期分別為5年及10年,並只設一天贖回日,而最低投資額為5萬美元。
傅敏儀補充,他們可按客戶要求,代購其他種類的可贖回債券。收費方面,買賣佣金為交易額的1%(以債券票面值計算),並不設託管費和代收利息的費用。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