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美國電影,經常覺得他們大談愛國,又不斷拍家庭倫理,比華人電影更注重儒家的忠孝觀念。時下港片就很少觸及家庭倫理,少提父母與子女(近月的《男人四十》總算例外,《風流家族》卻大搞亂倫),但家庭問題一直是美國片的重要題材之一。
奧斯卡得獎片《孽愛傷痕》描寫美國南部祖兒孫三代同堂的一個家庭,老祖父是頑固家長,歧視黑人和女性,比利卜科頓飾演的中年兒子卻是典型孝子,謹守老家長那一套。直至他的親兒受不住自殺,比利卜科頓才覺悟愚忠愚孝之錯,終於反叛老太爺。
中年主角反叛自立,但仍有孝心,保持親情,把老家長送入老人院,照顧周到,就是不再讓他干預自己的生活。其實以現代人來說,這主角孝順得過度,反省得太遲了。不過也反映出家庭親情引起的恩怨煩惱,是世界性的,早已現代化的美國,不少人對此亦難以解決。片中主角最後的決定,可算合情合理。
《孽愛傷痕》還涉及黑白種族歧視問題,使荷爾芭莉成為首位美國黑人影后,她演得出色。但嚴格來說,此片在反歧視方面頗有局限,白男主角處死這黑女的犯罪丈夫,她還感恩地向他投懷送抱,可見編導仍然偏袒白男至上。片中處理男主角家庭問題,才較為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