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首長級政務官最擔心

百名首長級政務官最擔心

政圈一直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局長級官員跟一名開明左派人士說:「董先生最不足之處,就是小圈子產生,面對選舉產生的立法會難免被比下去……」但這位開明左派卻打斷他說:「彭定康連選都不是選的,不是更差嗎?」
這位開明左派人士其後在內部討論中,被問及假如自己是特首該怎麼辦?他回答說:「會先殺一兩個官,以顯示我是真正的行政長官!」
沒有人知道,諸如此類的小故事對部長制出台究竟產生了多少催化作用,但肯定的是,董建華前年十月在施政報告提出要引入新的官員問責制,公務員參與不多。據聞包括當時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內的政府高層,在公布前約一個月,才首次在一個高層會議獲悉董的新思維。受影響的絕大部分局長級官員,更毫無風聲,在施政報告發表當日早上才獲知會。

存在意識形態分歧
過去兩年,董建華以極緩慢速度跟進他在施政報告提出的重大憲政改革。由於進度太慢,眾高官一時之間根本不察覺變動正在發生,對即將來到的翻天改革掉以輕心。去年底,甚至一度流傳官員問責制已經胎死腹中。
但事情並沒有如部分政務官的主觀意願而轉移。董建華十二月底宣布競逐連任時,明確表示今年七月一日實行新的制度。不少政務官如夢初醒,始知革命「殺到埋身」。
截至今年一月數字,特區政府有五百六十一名政務主任(AO)。大家覺得最忐忑的可能是十七名首長第八級即局長級官員。但雖然同樣屬拿十九萬月薪的D8級,但各人有各人的盤算。
別以為所有局長級官員都希望留下。部分高官與新班子一直存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根本伺機離去。一名能力出眾、外界以為深受董建華重用的局長,在九七回歸前後,就曾經兩度力拒董建華與行政會議要求,不肯在政府樓宇懸掛國旗,與新領導班子結下樑子。與這名局長相熟的人士透露,他離去乃遲早的事。

有離職的局長私下曾對政界人士承認,他提前掛靴乃「沒有辦法跟董建華共事」。
部長制反而令這些準備跳槽的局長燃起希望,以為可以「黃金握手」(goldenhandshake),即提前取回退休金。他們密切注視新制,但卻可能要失望──無論特首是否邀請你當部長、無論你是否要離開政府,同樣要按以往規定在五十五歲後才可以取回長俸。

留與不留難下抉擇
多位高官直言,五十歲以下的政務官擔的心最大。一旦董先生邀請你做部長,你拒絕會否顯示承擔不足?但答應,又恐怕五年之後一朝天子一朝臣?
當然也有局長希望留下來。事實上,政務官一直被捧為天子驕子,慣於發號施令,突然要退居幕後,聽命一些可能自己以往並不信服的,部分高官也承認「部分同事未必習慣」。一位公務員更一針見血地說:「不想做是一回事,人家不要你做又是另一回事。你叫局長們的面子如何放?」
昨夜,五百多名政務官中,有四百五十名首長第二級或以下的,可以好好睡一覺,因為火線離他們太遠。他們長遠仕途會受影響,但不是今日發生,可以再靜靜觀察一點時候。但約一百名首長第三級或以上政務官,難免就要思前想後,是去是留?有政務官慨歎,當前經濟不景,即使貴為AO亦不是有太多選擇。沒有人比他們更用心聽董建華今日在立法會的宣布。
記者: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