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賣地成績頗為理想,但基本上對大市沒有太大刺激,原因在早前已跟大家探討過,在此不再作細表。然而,短期而言,地產股亦有值得留意地方,第一,由於周末新樓盤銷情不俗,加上賣地成績亦算理想,若果盈富基金(2800)出售之不明朗因素消除,不排除一直落後的地產股會先行反彈,若短線投資者想捕捉地產股的波幅,現價是值得留意的。
上周跟一位投資者閒談,得知他喜歡買綜合企業股作投資,他所持的理由是該類股份業務分散,風險也相對減少。無可否認,這個觀點某程度是對的,但作為投資者,是否一定要以綜合企業股作分散投資風險?我則有另外一個看法。首先,由於綜合企業股業務分散,即使市場有一些利好消息,也不足以刺激有關股價大幅上揚,情況有如紅籌跟國企的分別。舉例說,可能市場突然興起某行業復甦概念(如早前西部大開發),由於國企股通常專注於一項業務,某些直接受惠的國企股份會有不俗的升幅,相反,某些紅籌股可能有部分業務會受惠,但礙於只是某少部分業務得益,不能直接刺激股價大幅上揚。換句話說,綜合企業業務不夠集中,除非有關企業絕大部分業務都有不俗表現,否則難以帶動整個企業表現。
其次,表面上綜合企業是分散風險,但事實有一些技術上問題,舉例說,某企業有部分業務出現問題,即使它們想將該業務重組或售出止蝕,所花時間不少。我提出這個論點並非反對綜合企業股,只不過當投資這些股票時,應視作個別投資,並非視作分散風險工具。
若果大家想分散投資組合風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投資組合有一定程度的彈性,當遇到有問題或機會時,都能夠容易進出市場。反觀買入綜合企業股,若果發展某項目及業務短暫出現問題,我們能夠做的就只有繼續持有或沽出該股票,並不能調節我們的投資組合。換句話說,我們將分散風險的責任,交託到該公司的管理層,並非掌握在自己手中。
或者,我們從另一角度去看,若果大家看好某幾個有潛力的行業,不妨去選擇幾隻相關的股票作投資,萬一出現甚麼問題,決定調節投資組合比重都是自己,彈性相對較大,較容易做到分散風險。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