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智慧:活用套戥賺第1桶金

投資智慧:活用套戥賺第1桶金

近代郵票市場的炒賣熱潮,最近一次要數在香港回歸中國之前一段時間。在那個時期的郵票收藏者及炒家都認為回歸之後,香港傳統殖民地色彩將會淡化,香港的郵票愈趨向中國化,於是有不少人搶購97年前香港發行的郵票。在當年,澳門郵票的發行量比香港的少得多,澳門亦會在99年時回歸中國,因此當時澳門郵票亦十分當炒。
在那個年代,每逢晚上人們放工的時間,旺角的集郵商場都會擠滿這些買賣郵票的人士,那時的郵票市場有點像小型股市,人們忙着出價買入或沽出郵品,那時香港及澳門的版票及小型張,以及大陸的小型張最為當炒。
筆者有一位舊生很喜歡集郵,在畢業之後與友人合股開了一間集郵社,主要是買賣郵品,那個年代郵票有價,特別是一些稀有的中國郵品,很受歡迎,不少集郵社都會搜購。中國的集郵市場出價往往比香港高,因此有不少香港郵社會在香港搜購郵票,拿回國內賣。
那位舊生所開設的集郵社亦是這樣做,但因為太多集郵社都這樣做,因此郵票的買賣差價愈來愈小,利潤亦受限制。他們因擁有語文能力,那位舊生及其股東會周遊列國搜集郵票,因為在外國,例如歐美等地,大中華郵票不是主流,因此他們有機會以優惠價錢,在海外買進一些郵品到中國大陸或香港出售,從而賺取第一桶金,這種賺錢方式,基本就是發揮了套戥的精神。
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