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人為本」,公司營運亦然。不管是員工逾萬的大企業,還是一人公司,要搞得有聲有色,最重要的資源,總離不開「人」;當中尤以主腦人物,對公司的興衰,影響最為直接。有否想過為主腦人物投保,藉此減少公司因要員突然身故或意外,而造成的損失?
大部分企業,都會為員工、機器、廠房、汽車及其他不動產,購置相關的保險,卻偏偏忘記為公司的主腦人物投保。永明金融(香港)有限公司總裁劉鼎言表示:「沒有太多企業,意識到為主腦人物投保的重要性,所以這類保險產品的投保率一向不高。」
為企業主腦人物投保,最終目的在於保障公司利益,保險產品只是達到目的的工具;所以市場上鮮有具體的產品推出。
現時,企業要為主腦人物投保,保險公司多會採用壽險形式,保障只限於投保人在職期間身故,若屬離職,不會獲得賠償。
劉鼎言說:「除了保障額會較一般個人壽險高,受益人為企業以外,其他的條款、保障及免責期,皆與普通壽險相若。」至於保費,亦會因應投保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及保額而定;不會因為投保人為企業主腦,而特別調高。
事實上,主腦人物一旦身故,大企業還有足夠的資源,以及完善的制度善後;但對資源不足的中小企業而言,主事人一旦出事,企業的營運及信貸,都會即時受到損害。劉鼎言直言:「大企業對於高層人事變動,多已有一套應變計劃;中小企或家族生意,向以『人』為本錢,所以更有需要,為『話事人』投保。」
企業可以自行選擇壽險形式,如終身人壽、定期壽險,亦可於基本計劃以內,附加醫療、危疾、意外等保障。劉氏續說:「部分企業為了留住人才,會為要員投保具儲蓄成分的壽險,並與員工定下協議,將保單現金紅利,全數贈與要員,藉此提高要員對公司的歸屬感,減少人才流失。」
現時,要計算主腦要員的保障額,一般會以企業過往的業績作基準,再估計企業因失去主腦人物,而造成的各方面損失,來釐定一個合理的保額。劉鼎言指出:「涉及的金額普遍為數百萬以上,所以保險公司多會要求專業會計核實業績,藉此減低承保的風險。」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