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新紀元

微創手術新紀元

凡外科手術,一般人腦海都浮現出肉破血流的劏肚場面,而微創的嶄新處是只在病人身上開3個小孔,利用內窺鏡在病人體內動手術。兩者比較自然是微創對病人造成的創傷大大減少,對患者身體免疫力的損害亦較低。以早期肺癌為例,傳統開刀方法病者5年內的存活率僅約7成,然微創則高達9成。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心胸外科主任嚴秉泉教授謂:「希望更多人可用微創手術。」說外科手術將進入微創紀元,並不為過,你又怎可不識?

記者:吳佩璇
鳴謝: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心胸外科主任嚴秉泉教授?香港電台

微創知多啲
微創技術最先是被應用到切割膽囊手術,乃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李國章教授和醫學院院長鍾尚志教授於90年開創。經歷了12年的發展,各方面都漸趨成熟,如某些手術的開窿數目可減少至一、兩個,愈來愈多外科手術可應用得到,包括腦部、膀胱手術。值得一提是小兒微創手術,因着微創手術傷口細的優點,對自身免疫力較弱的嬰兒來說,效果亦較為顯著。至於技術方面,近年也有利用更靈活精細的機械臂。而醫生亦對這樣遙控式的手術日漸熟練,微創在外科手術上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胸腔病者最受惠
微創手術既為外科的大趨向,發展至今已治療過不少病症,如早期肺癌的肺部切除手術、胸膜滲漏、以至手汗過多症等。在港最先及最廣泛被應用到的為切割膽囊手術。然數最受惠於哪類病人,則胸腔病者要比腹腔病者的得益來得大。因為開胸手術比開腹手術對病人所造成的創傷要大好多。傳統開胸手術的切口由背部一直延至胸前,傷口少說也過10吋,切口對病人造成極大痛楚!更甚是開胸手術同時要連病人的肋骨也打開的,即使手術成功,病人亦已經「元氣大傷」。嚴教授相信「元氣」即為西方醫學的免疫系統,認為動手術確實對此有損害。事實上,病人由於傷口痛,手術後會有咳嗽困難,併發肺炎等病症,甚或腰骨也會變歪。即使傷口愈合後,舊傷口亦不時作痛。微創的革命在於只需在病人身上做幾個小至1公分的切口,更毋須分開肋骨,大大減輕痛楚和可能引致的併發症,長期效果理想。

縮短復元時間
痛楚銳減,病人的康復率自然較高。即使是這些心胸大手術,一般來說3、4日就可出院。曾有初期肺癌患者,手術切除半邊肺葉後4天,便傷口全埋可以沖涼,未夠1星期更能如常上班工作。事實上,現時香港的微創胸腔鏡手術在世界處於領導地位,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已成功完成超過1,500宗微創胸腔外科手術,外地不少外科醫生也來港取經。當然,臨床決策還得視乎個別情況,微創也不是可應用到任何外科手術上,如淋巴切除手術便不能用微創。但嚴教授指出,凡良性病患者,基本都可用微創手術,即使是早期肺癌,九成患者也可受惠於微創。

真實個案
與15年頑疾說再見
罹患肺氣腫近15年的車先生,因早期的治療方法只有靠長期食藥,從此就過着揹藥㷛做人的日子!後來外科發展出一套新的肺減容手術來治療肺氣腫,可惜車先生還是未能獲得治療。原因是它與傳統手術一樣,需要割開胸腔施行,像車先生這類已病延十多年的長期病者,又或是體質較差的人士,勢將無法承受開胸手術所帶來的創傷,所以亦只能望洋興歎!後來遇上微創技術,15年頑疾竟於短短1星期內治愈!車先生的生命得以揭開新一頁。這個真實個案將於本星期日(21/4)晚上7時半於翡翠台播映。這是中大醫學院與香港電台聯合製作的醫療實況劇系列「生命激流」。另可瀏覽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 http://www.rthk.org.hk/special/tidesoflife/ )視像直播及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