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國企業將陸續公布第1季業績。上周通用電氣(GE)所公布的「零」增長,以及萬國商業機器(IBM)發出的盈利倒退警告,只是一個開端,撇開「造」數醜聞,連根基穩固的美國大藍籌表現尚且如此,投資者實不應對稍後公布的業績存有太大希望。同時亦反映美國經濟復甦程度並未如一般分析家預期般理想。
事實上,美國第1季的經濟數據,表現確令人鼓舞。可是這些滯後數字只能反映美國自「911」事件後激發「愛國購物」情緒的延續,加上零售商各出奇謀,覷準機會,誘發人性貪慾志在促銷存貨所致。筆者早已提出質疑,情況未必能夠持續,這點可從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中找到端倪。
美國3月零售銷售額上升0.2%,僅及市場預期0.4%的一半,箇中原因是受汽車銷售大幅下降影響所致。此外密歇根大學發表的4月份消費者情緒指數由3月份的95.7下降至94.4,遠低於市場估計的96.5。數字在在顯示美國消費者經過聖誕、新年、復活節等大節日,差不多將消費能力消耗殆盡,後勁呈現不繼實在意料之中,更何況3月份失業率回升至5.7%(1、2月是5.5%),人們對消費定必有所保留,利率又見底,不作好準備,不難捉襟見肘。
醜聞接踵而來,導致股市不振,企業盈利倒退,更反映經濟之不濟。其實在未有企業「報大數」個案被揭發之前,美股市盈率(P/Eratio)已是偏高,現在知道有公司報大數(可能是冰山一角),忠實的讀者們若是美股投資者,又會否選擇於此時入市?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