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批評銀行 助長無謂消費<br>七成人為禮物多領信用卡

議員批評銀行 助長無謂消費
七成人為禮物多領信用卡

【本報訊】民建聯一項有關使用信用卡的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為了獲得禮物優惠及商號消費折扣,不惜申請多張信用卡,變相助長「無謂消費」。有學者認為發卡銀行的做法是針對市民「貪小便宜」心態,希望「博一鋪佢哋唔會cut張卡,於是繼續碌落去」! 記者:簡慧茵、馮永堅

民建聯上月以電話訪問了四百九十三名十八歲以上人士,有三百九十三人擁有信用卡,其中三百一十人更擁有超過一張信用卡。兩成二受訪者表示,有五至十張信用卡;而失業或待業的受訪者中,四成持有一至四張信用卡。

七成二人每月清數
調查又發現,近四成二表示希望得到多些禮物而申請多張信用卡;近三成人則盼得到特定商號的消費折扣;約半成受訪者強調,申請多張信用卡是為了用「卡冚卡」的方式結帳。
至於在清還卡數上,七成二人表示過去一年可以每月繳清信用卡欠款;兩成多表示間中不能或多數不能每月繳清;百分之五表示不能每月清還。不過,這批還款紀錄差的受訪者中,竟有四成表示會增加簽帳額。
立法會議員陳鑑林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發卡銀行為擴大信用卡市場佔有率,不斷推出新卡及極具吸引的優惠,但必須在開卡後的三個月內簽下一定的簽帳額才能獲得優惠。他認為,這是鼓勵「無謂消費」,屬不健康的消費模式,甚至有人因此而出現「卡冚卡」的不健康心態,有機會助長個人債台高築,成為無法自拔的計時炸彈。陳鑑林贊成設立銀行共用正面客戶信貸資料的建議,這樣銀行可以掌握更多資料,即可避免消費者企圖以「卡冚卡」方式進行過度消費或借貸。

針對消費者弱點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表示,消費者因為「貪小便宜」,往往為了心儀的禮物,於是申請多張信用卡,而不少人在開始時會認為自己很有自制能力,但若理財不善即會令自己負上卡數,發卡銀行也是針對消費者這個弱點,以數百元的優惠作賣點,「博」持卡者不會取消信用卡而繼續使用下去。
有還款紀錄差的受訪者表示仍會繼續增加簽帳額,何國良認為這種「及時行樂」的消費文化甚普遍,發卡銀行的市場策略也是針對這種心態。至於「卡冚卡」的做法,何國良相信對於基層市民來說,這是一種較容易得到金錢周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