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部最近首度公開一批五、六十年代機密檔案,揭露一九五八年金門「八二三」炮戰後,台軍方曾與美軍研擬計劃,利用金門的十二門八吋大炮向廈門發射核彈,攻擊大陸炮兵、船艦和戰備集運地,但最終因美國態度趨於保留,未將核武運交台北。
雖然台灣國防部近日反對美國在台海出現爭端時使用核武,但根據台灣國防部解禁的文件透露,前參謀總長、與特首董建華有姻親關係的彭孟緝一九六一年四月四日曾下達極機密指示,研究金門八吋巨炮向大陸發射核武。這批巨炮至今仍駐防金門,每年還定期試射。
金門巨炮射程可涵蓋廈門地區,加上風向關係,核炮彈的落塵可飄向大陸內地造成污染,增加核武效能。當年,台灣軍方希望美軍提供發射核武的經驗。不過,美軍警告,若金門具備使用核武能力,大陸可能因此獲得蘇軍援助,反而得不償失,利用金門發射核武的計劃因而作罷。
「八二三」炮戰發生於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奉命猛烈炮轟駐守金門的台灣軍人,直至當年十月六日才告一段落。「八二三」炮戰是國民黨退守台灣後,兩岸軍隊的較大規模衝突戰爭。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