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調動經費 因應內外轉變<br>部長請幫手民間智囊吃香

靈活調動經費 因應內外轉變
部長請幫手民間智囊吃香

隨着問責局長(俗稱部長制)的推行,智囊團對政策制訂及政治策略上更形吃香。據港府高層人士向本報透露,作為行政長官近身智囊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日後將列席行政會議;而所有部長為加強政策研究力量,會向外聘請顧問,意味現時為港府研究政策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及「香港政策研究所」等研究組織將更為董內閣所重用。

首席顧問列席行會
中央政策組一直為特首董建華出謀獻策,據悉,董建華七月推行部長制後,會將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一併升格,安排他列席行政會議,以便中央政策組成為港府全局施政的「大腦」。
至於如何提升各部長的「度橋」能力,據港府高層人士透露,各部長會加強向外聘請顧問做研究,以令政策研究能配合社會內部及香港以外環境的轉變;而各部長也有較靈活的空間去調動顧問經費。
依據港府的構思,到時各部長可以由外直接聘請政務助理、新聞秘書、秘書及司機,成為部長基本班子;但部長也需要依賴一班智囊為他出謀獻策,以應付外間的要求及變化。
現時承接港府政策研究合約的民間智囊團體,主要是由邵善波擔任總裁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以及特首特別顧問葉國華擔任主席的「香港政策研究所」。邵善波是董建華競選連任的幕後智囊之一,而葉國華一直為特首處理對台關係。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李明堃昨接受查詢時指出,部長制之下,各部門要加強研究力量,要作持續性的政策研究,「斷不能頭痛醫頭、見到問題才找顧問做研究。」他建議政府長遠而言應將中央政策組轉化為有規模的香港政策研究所,增聘更多全職顧問,以改善政策研究的質素;而在初期各部長惟有各師各法,利用民間智囊以壯大研究政策的能力。

建議可聘政治助手
李明堃又建議部長有權聘請專職做政治工作的助手,以協助他接觸基層、聯繫社團,為政策的推動做好鳴鑼開道的工作,並強化現時社區聯絡主任的政治角色,以改善政府和基層的溝通。
李明堃又表示,假若有關的研究顧問費過於龐大,立法會理應對部長予以充分的諒解,為部長的龐大顧問費「開綠燈」,否則部長可能要透過節省部門內的其他開支,以應付顧問費。
另一方面,隨同國家主席江澤民出訪的副總理錢其琛,昨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利接受無綫電視訪問時強調,高官問責制是香港特區政府的事,但程序上還要得到中央政府批准。至於部長人選問題,錢其琛說:「經過中央批准,就是一個問題,一個程序。」
記者:陳慧兒、王惠芳

知多啲:中央政策組出謀獻策
中央政策組自港英政府年代已成立,八九年創立,一直是擔任港督、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的智囊,主責就政府重要政策去感應社會的脈搏,在文官制度以下提供另類意見。中央政策組在回歸後,有蕭炯柱及鄭維健曾出任政策組的首席顧問,現時職位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