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犯案此起彼落<br>神父獨身制受衝擊

性侵犯案此起彼落
神父獨身制受衝擊

羅馬天主教近數月來可說噩夢連場,幾乎每周都揭發一宗神父性侵犯男童案。究竟為何教會內一而再地發生這種事情?多年來實際上有多少兒童或青年受過傷害?有指天主教會堅持神職人員要過獨身生活是問題關鍵所在,教會中人對此說又有何看法?

天主教多名美國及歐洲神父、主教,被指在多年前性侵犯教徒及輔祭,其中受害人多半是男童。羅馬天主教會一直堅稱守獨身跟孌童癖沒有關連,二十五年前脫離神父生活而結婚生子的肯尼迪(EugeneKennedy)亦認為,守獨身並非孌童癖的成因,反而神父的心理素質才是關鍵。
他指出,雖然大部分神父在宣誓守獨身時心理狀態已夠成熟,但相信有部分並不是。
性心理發展停頓傾向孌童
他說:「很多男子在年輕時已開始學習當神父,他們對自己、對性向根本都未了解。他們一進入修道院,性心理發展便被控制,因此會傾向跟一些與他們性心理發展停頓時期年紀相若的孩子接近。」
在美國麻省因為結婚而遭罷免神父職務的麥克多諾,亦同意有很多神父在性方面的心理發展由他們入修道院初期已被「冷藏」。他說:「一開始時,我只得十三歲,對性方面的觀念根本完全未成熟;二十六歲正式成為神父時,因為跟女性沒有接觸,性觀念依然未成熟。」他現在六十六歲,育有兩名子女。
有研究員認為,雖然現今入修道院的人年紀已比以往大,但他們在情感上往往仍未見成熟。
對天主教會來說,守獨身屬於戒律多於道德標準,已有千年歷史,原意是既可令神職人員全心全意為天主服務,亦可免除神父將土地傳予他們的後裔。

性罪犯投身修道 旨在權力
除了一些對性方面感到疑惑的神父可能出現孌童癖問題,有些性侵犯者當初入修道院的原因,卻是看準作為神父所擁有的權力。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心理學家麥格隆神父說:「大部分投身修道生活的神父是為了奉獻。大部分性罪犯投身修道生活是因為所需的權力。」
教廷以往一旦揭發這類性侵犯案,只會盡量低調處理,通常將涉事神職人員調職了事。未有正視問題的後果,可能便是令問題愈趨嚴重的原因。
美國接連爆出多宗神職人員曾性侵犯兒童事件後,有主教辭職,有的卻仍然留在原有崗位。以波士頓樞機主教勞爾為例,雖然有證據證明他縱使知道某名神父有孌童癖,仍然會安排負責兒童工作,勞爾上周五已表明不會為此辭職。
梵蒂岡面對這樣的醜聞有何對策?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主席格雷戈里主教透露,教廷已決定將問題全權交由美國教區的主教處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予以「絕對支持」。美國的主教今年六月將在達拉斯舉行會議,商討對策。

准結婚抑守獨身 兩派分歧
對於教會未來的方向,現時教會內出現了兩大陣營:自由派(以平信徒佔大多數),認為教會唯一的出路是徹底改革,包括讓神父結婚或准許有女性當神父,不用再守獨身;傳統陣營則主張恢復教義及紀律的培訓,將現有問題歸咎於美國文化中的「泛性論」及「自由觀點」所致。
不少美國天主教徒對教會屢傳醜聞感到失望,亦有人視之為對教會的一次考驗,對教會仍然予以支持。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