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一代豔星變蘭桂坊小販

人物素描:一代豔星變蘭桂坊小販

余莎莉,七十年代的豔星。當年,她脫一脫就是一萬元﹙那時代無綫一位當家花旦也只得五千元月薪﹚,如今卻成為一名小販,晚晚在蘭桂坊擺檔,賣的是紅、綠、青、藍的「朱義盛」和絕處求生的不死精神。
華燈初上,中環陡斜的德己立街裏,下班的白領在輕談淺酌,還有一個染金髮的女人,暗自坐在街角,一邊吸煙一邊喝紙包檸檬茶。旁邊是一張桌子,擺賣着銀的、白的首飾。檔口擺在一間已下班關門的舖子前,閘門上貼了張剪報,就是檔主余莎莉的特寫照片。每逢有客人前來看首飾,她都會指着那頁剪報自我介紹,笑容可掬。
余莎莉於一九七三年參選「東方之珠選美」,榮獲「香港小姐」后冠。三年後,大導演李翰祥看中她,把她引薦給邵氏公司,簽下三年合約,每部電影的片酬高達萬元。光看戲名已猜得出她是位豔星:《拈花惹草》、《紅樓春夢》、《春滿丹麥》。

投資失利 曾想輕生
她「死」過一次,一九七七年,她駕車回廠拍戲期間,在清水灣道撞車,頭部撞傷,後腦需縫十多針,大難不死。她第一段婚姻並不如意,與比自己年長二十多歲的台灣演員詹森結婚,四年後便離婚;八六年遇上另一段姻緣再婚,也只能維持八年。
九十年代起,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這位銀壇肉彈了;也沒有多少人看過九九年由任達華、李麗珍主演的《血腥Friday》。為了這部電影,余莎莉賣掉兩個物業,投資四百萬元攝製,結果票房只收七十五萬元。余莎莉其後又把餘下積蓄用來炒股票,今次賠上了全副身家。
「我跌得好傷,唔係因為錢,係輸畀自己,錢可以搵番。」亂七八糟的眼影下,余莎莉用凌厲的目光瞪着記者:「想死!嗰時我好想死,但係我個性好強,好鍾意鬥,唔信自己會輸,想知道呢個世界究竟係乜嘢料……」四十五歲的余莎莉提着沙啞的嗓子,運足內勁解釋自己折而不撓之謎:「一個人覺得自己有希望,做乜都容易!」
生意失敗後,余莎莉有一天漫無目的地遊蕩到蘭桂坊,忽然間就決定在這裏擺檔了。她拒絕透露自己的商業利潤,但自豪地說,由九九年開始擺檔,生意一年好過一年。她說首飾入口自韓國,售價數十至一千元都有,而她做生意的宗旨是絕不割價求售:「做生意一減就死,香港就係死在鬥賤!」她說目前的生活過得挺開心,部分原因是孩子已經懂得獨立了。
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