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基金喜發掘冷門優質股

投資學堂:基金喜發掘冷門優質股

上回講到為甚麼機構投資者願意投資寶途(585),因為在1994年至2001年這8年間,寶途每年均能保持有純利,並且維持一定的增長,平均每年盈利增長為19%,派息金額亦維持約每股2仙水平,平均股息率約8至9厘,在現時低息環境下算是不俗。
寶途雖不算是一間極優質的公司,但亦算是一間盈利穩健的公司,年年有盈利,並有股息派,可是寶途的股價卻長期偏低,在20至30仙水平浮沉,PE長期處於4至7倍的低水平。
寶途是一間盈利穩定的公司,卻長期被市場忽視,引致股價偏低,未能反映其真正合理價值,此類股份是資金過剩的機構投資者願意持有的股份,由於其息率達8至9厘,較將資金放於銀行佳,因此這些機構投資者願意長期持有,等待「有朝一日」其合理價值最終可在股價上反映。
若讀者翻看美國著名基金經理PeterLynch的著作,裏面談到此類業務性質一點也不吸引,股價因此而長期偏低,但盈利穩定的股份,是他的favourite股份,不少美國基金經理也採用這種投資策略。

耐心持有等豐收
至於這類股份怎樣才可反映其合理價值?第1,最終被市場發現,有投資者追捧,令股價飆升,但如寶途上市已達5年多,仍未獲市場青睞,則隨後會被股壇星探發掘到的機會很微,這樣便要靠第二種方法,找別的公司收購,令其真正價值得以反映。

至於找不到買家收購,而大股東或管理層對公司前景有信心,認為股價「極之」超值,便會採用第3種方法,就是將公司私有化(記着,大股東非到股價極之極之超值,是不會勞師動眾將公司私有化)。從市場以一合理價收購股份來私有化,小投資者當然可以獲利,但假若大股東採用Back-doorPrivatisation(後門式私有化),即「走後門」以一低價回購公司業務或資產,這樣小股東可謂得個「桔」。
這僅是對一般小股東而言,機構大戶持有其股份這麼久,便是等待這一日的來臨,當然要取回合理及應得的價值才肯罷休,於是便會跟管理層周旋到底。據聞在歐美,這類機構投資者由於持有太多類似的股份,故大都不會親自出面跟公司對抗,而會找一些「打手」代勞,但不知為何「打手」卻成了大俠。
最後,讀者若有興趣投資此類服務,可留意《蘋果》財經版,該版常有介紹,據聞不少人因此而發了達,提早炒老闆魷魚,退休去也。
電郵:[email protected]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