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色列大舉侵佔巴勒斯坦土地,巴人奮力抵抗,造成死傷纍纍,令本來已緊張的中東局勢更加火上加油,石油價格大升,近日已達27美元一桶,整個中東地區都有大規模示威,有部分人要求各中東產油國實行石油禁運,伊拉克已首先宣布停止輸出石油一個月,在這種情形下,傳媒紛紛預測1973年的石油禁運事件可能重演。
從表面上看,今次中東危機也是因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衝突引起,但今日的中東政治和經濟環境與73年大不相同,因此像當年大規模石油禁運很難在現今環境下發生,理由如下:
(1)70年代初,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對着幹,兩者勢均力敵。那時中東戰爭爆發,美國偏幫以色列,中東回教國家如埃及、敍利亞等卻有蘇聯撐腰,與以色列大打出手,其他產油的中東國家如沙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乘機禁運石油來打擊西方國家經濟,迫美國放棄支持以色列。禁運結果生效,西方國家面臨恐慌,經濟陷入衰退,美國迫以色列自埃及撤軍,中東達致和平。
但如今美國一國獨大,況且美國自91年起在沙地阿拉伯和科威特駐軍數萬,明為保護這些國家免受外敵侵佔,實際是保護本身的石油需要。在此情形下,沙地阿拉伯和科威特政府沒有可能響應石油禁運號召,這兩國石油出口量佔中東石油出口的大半,沒有它們參與,禁運何能成事?況且它們在過去30年倚靠石油財富,把兩個本是沙漠地區部落小國發展成具現代化都市的國家,人口也膨脹很快。它們要倚靠愈來愈多的石油收入來維持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禁運等於財政陷於困局,油停口停,它們根本沒有禁運的能耐。
(2)70年代,由中東進口的石油佔美國每日消耗量一半,而又以沙地阿拉伯進口最多。那時候世界其他大油田如北海油田、阿拉斯加油田、西伯利亞油田、南美哥倫比亞油田、加拿大的東海岸油田等還沒有投產,中東油田幾乎是世界唯一出口地區,所以中東國家毫不猶豫運用這必勝武器。
但經過近30年的努力探索和發展,以上列舉的油田早已投入生產,結果平衡了中東產油國惟我獨尊地位。就以美國為例,現在由中東進口石油只佔耗油量的20%,反而由加拿大進口的石油達23%,佔進口第一位,這明顯表示中東石油禁運籌碼大不如前了。
(3)每次石油危機都令油價大幅飆升,最厲害的一次是74年,油價在短短數月升了3倍。高油價給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但同時卻激發了以美國為主的工業國,加速制訂各種優惠法規去鼓勵石油公司探測和開發新油田,而全世界探油公司也因油價高企而自發去積極採油,結果是每次石油危機都帶出了更多石油供應,油價隨後必大跌,產油國得不償失。
因有以上3個理由,相信所謂石油禁運,只是流於紙上談兵而已。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