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一樣的兩個「神神論者」,開着兩部條件一樣的車,同時撞向一堵牆;甲車上的女伶,受過神的「眷顧」,意外不死,她認為這是「神的旨意」。再撞車,得出可能的結果一:乙車信徒撞爛,甲車女伶仍舊絲毫無損,她可能確有「真神護體」,再撞幾次,結果相同,就不必再做實驗了。結果二:甲乙都撞爛,證明神的「眷顧」,不是必然的,只是很偶然,才對某個神神論者「眷顧」一下;「非常偶然的眷顧」,能不能稱為「旨意」?值得商榷。結果三:乙車信徒活下來,反而甲車曾受神「眷顧」的女伶死了,這就很費解,讓人覺得「神的旨意」,五時花,六時變,莫測高深。結果四:如果甲乙信徒都安然無恙,多做幾次實驗,都沒死信徒,那是好消息:今後,神神論者都不必裝氣袋,可以隨便飛車撞牆了。
一個神神論女人問我:「人,為甚麼過了二十多歲,時間就好像過得特別快?」我們活到某個年紀,對很多事物,就會失去好奇,再不感到新鮮;我們重複到一個地方上班,重複做某些事,見某些人,說某些話,重複到某家飯館吃飯,重複吃某幾道菜,重複,再重複,「日子,在記憶裏重疊,一年等於一個月,一個月等於一星期,一星期等於一天;日子疊起來分不開,回憶起來,度年如日,就覺得快。」我的解釋,合情合理。
神神論者卻認為:「我們到了二十多歲,就要照顧孩子,照顧孩子,是苦事,神為免這些苦日子太長,所以讓年月跑得快一點;轉眼間,孩子就長大了,多好。」我不照顧孩子,仍舊覺得時日如飛,這怎麼解釋?難道又是「神的旨意」,神讓我早日變得肥而醜,免得女孩子對我有太多幻想,荒廢學業?「神神論者」失去思考能力,都變得「神神地」;「神神地」沒甚麼不妥,「神神地」卻要干政,要改變社會,就大有問題。《信仰與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