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失業問題嚴重,由多個基督教團體組成的教會關注失業行動,正努力收集一千個職位空缺,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四個堂會、社會服務團體、學校及基督徒僱主響應,提供近四百個空缺予失業人士,空缺類別由代課教師以至家務助理,適合各階層人士。
為協助低技術及低學歷人士就業,他們亦成立一千萬元創造職位基金,至今已籌得二百萬元,今日起接受各機構申請,申請機構若承諾新開設的職位為期六個月以下,首三個月可得到月薪半數,每月最多不高於三千元的資助;而若職位開設六個月以上者,則可得總數不超過一萬元的資助,每個機構最多可申請五個職位的資助。
教會關注失業行動發言人李炳光牧師表示,本港失業率高企,教會譴責商業機構在有盈利的情況下進行裁員,他呼籲工商企業減少裁員,而當有員工認為工作量過重,自動提出減薪減工時,可考慮增聘人手,創造就業空間。
另一名成員蔡元雲表示,希望能透過上述計劃協助青少年、中年人士及新來港人士盡快投入勞動市場。李炳光指出,他們現階段已分別在灣仔及觀塘等地成立六間失業者支援中心,讓失業者相聚,交換就業資訊。
另外,中文大學心理系工業及組織心理學部在上月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近年的裁員減薪情況有惡化趨勢,而工作不穩定使受僱人士身心受到影響。在五百零三名受僱人士中,有逾六成樂觀面對前景,而他們出現失眠、抑鬱及失去工作幹勁等症狀的次數,明顯較持悲觀態度者為少。負責調查的該學系副教授陳鈞承博士建議,受僱人士應該持樂觀態度面對工作前景,才能保持身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