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美國女教師麥考利夫帶笑登上穿梭機「挑戰者」號,準備展開在太空授課的創舉,豈料人機同毀於升空不久的大爆炸中。十六年過去後,美國太空總署終於宣布,另一位女教師、與麥考利夫當年同時受訓的後備摩根,將於兩年後乘坐穿梭機上太空,完成她未竟之願。
當年「挑戰者」號(Challenger)升空七十三秒後,就在全國直播的電視螢光幕前發生爆炸,麥考利夫(ChristaMcAuliffe)與機上另外六名太空人罹難,其夢想隨着碎片四散,化作全國民眾的眼淚……。
太空總署新任署長奧基夫上周五在演講中宣布:「太空總署有個未了的任務,就是送教師上太空,激勵和教育我們的年輕人。」他說,在國際太空站的核心組建工作預計在二○○四年完成後不久,女教師摩根(BarbaraMorgan)就會升空。奧基夫說,摩根是完成這項任務的不二之選。
五十歲的摩根之前在愛達荷州的小學任教。太空總署當年推出「太空教師」計劃,擬安排教師上太空向全國中學生講授太空及科學問題。麥考利夫在一萬一千名應徵者中脫穎而出,摩根則是候補人,曾與「挑戰者」號的太空人一起受訓。
「挑戰者」號爆炸時,摩根亦有在發射站目睹悲劇,並馬上請纓說要繼承麥考利夫的未竟志願。不過,這場災難對太空總署打擊極大,兩年後才再次有穿梭機升空,送教師或記者等平民上太空的計劃更即時叫停,恢復遙遙無期。
摩根的熱情沒有消退。她繼續受訓和參加太空總署的教育及諮詢工作,一直等待機會。
到了九八年,太空總署終於宣布任命摩根為太空人團隊的首位「教育任務專家」,摩根辭去教職和搬到德州,在「詹森太空中心」接受全職太空人訓練。雖然有望實現創舉,但摩根當時把榮譽全歸於麥考利夫:「麥考利夫永遠都是我們的太空教師,我以她為榮,這是無可取代和不應忘記的。」她又說,她多年來一直為此事努力爭取,一直有信心時機一到,就會水到渠成。
奧基夫在演講中表示,摩根的任務只是新的「教育任務專家」計劃的第一步,太空總署正與教育部合作策劃更多太空教育任務,不久將會公布全國招募計劃的細節。
「激勵我們的年輕人去學習和教育是個重任。」他說:「我希望摩根及其後來者代表太空總署闖出的新方向,能促使新一輩年輕和朝氣勃勃的教育家出現。」
然而,太空總署同時亦縮減載人太空任務的預算,令摩根這次升空的機會,彌足珍貴。奧基夫在演講中說,太空總署今後將集中在科技研究和無人太空探索任務兩方面,特別是發展新的推進技術,如核能推進器。
曾任國防部財政主管的奧基夫去年底接掌太空總署後,馬上重新調配資源,削減國際太空站和穿梭機任務的預算,但將無人太空任務預算增加一成九。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