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br>吳光正要貿發局衝出香港

財經專題--
吳光正要貿發局衝出香港

現時人人都說要「北上求生」,想不到連香港貿易發展局也不例外。貿發局主席吳光正帶同14名港商到珠角三角洲訪問,在呼籲港商「走出去」之餘,同時也宣布貿發局的服務對象,已由港商擴展至內地民企及外商。貿發局同時協助中小型會計師行及律師行進軍珠三角,讓他們有機會吃到中國這塊大餅。 撰文:羅綺萍

據貿發局網站資料,該局原來的使命是「為香港公司,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全球締造新的市場機會,協助他們把握商機,並推廣香港具備優良商貿環境的國際形象。」

擴闊地域觀念
然而吳光正在珠江三角洲之行一再強調:「我身為貿發局主席,想借此機會傳遞一個明確訊息:所有利用香港商貿服務平台,包括物流服務的企業,都是我們貿發局的服務對象。不管這些企業是在珠三角開廠的港商,是內地民營企業,還是珠三角的外商包括台商,只要他們利用香港商貿平台的服務,貿發局就為他們服務。」
「香港只有650萬人口,是一個很小的市場,港人不能再『內向』,要將香港發展成一個平台,不論港商、民企或是外商,都要使用香港的商貿服務。特別是珠三角,香港要連結珠三角的發展,為他們服務,讓珠三角可以與長江三角洲及京津唐地區競爭。」吳光正在接受訪問時說:「香港人以前要發達,只要瞓醒覺發現地產升咗、股票升咗就掂晒,家陣再不能守株待兔,要出去打獵。」
他對「獵人」的忠告:「不要以為自己叻過內地人,應該抱着我們來為你們提供服務的心態。」他說,香港有「三優四通」的優勢,即地理、法治及制度有優勢,有財通、才通、貨通及消息通等四通。

四通出現淤塞
「現時我們的四通有啲塞塞地,需要政府協助疏通,即是內地常說的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在這個過程中,貿發局便扮演橋樑角色,讓相關的企業走在一起,發揮滙聚效應。」
他說貿發局每年有14億元的經費,他走遍世界60多個城市,沒有一個有這樣功能的機構,所以他認為更需要善用。「我們的網站、11個內地辦事處已經存在,多些人用的邊際成本增加很少,但就可以連結港商與民企及外商,可以說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