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周末絮語 - 李怡

李怡專欄:周末絮語 - 李怡

政府將在下周向立法會提交高官問責制的具體方案。部長制正式出籠。
這是畸形的部長制。因為行政長官不是由普選產生,立法會也有半數非民選,體制上無制衡行政長官的機制。原本「政治中立」的公務員還可以起一定制衡作用,部長制後受權力來源所約束,也不會再有人提出與行政長官不同的意見。陳方安生曾說,公務員一旦帶有政治性,將是一場災難。
香港人等着這場災難吧。

***

曾蔭權剛任政務司司長時,曾提到「駁嘴文化」,說「Yesman」早被淘汰。
當部長的權力由特首賦予,而並無任何機制可制約特首時,他還敢說「No」嗎?「駁嘴文化」肯定要被奉承文化取代也。
***

工作能力超卓的任關佩英含淚宣布,自己在「掙扎」後決定,將於今年六月退休。
最早是有能力而肯承擔的前保安局局長黎慶寧提早退休,繼而是陳方安生,張敏儀,現在是任關佩英。他們在香港人心目中都是極受尊敬的高官。
只有自上而下授權而沒有自下而上監督的機制,加上不再有「政治中立」,於是在奉承文化之下,將會出現的是「反淘汰」——精英陸續被淘汰。
***

立法會議員李國寶批評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對公務員改革「缺乏意志」;「講經濟就似獅吼,對公務員改革就似老鼠!」
在目前體制下,阿松能夠怎麼做?他可以對公務員改革發出獅吼嗎?董伯未點頭,他一吼,恐怕連自己的寶座都吼掉也。

***

《蘋果日報》報道,港英時代的行政局議員陳坤耀,曾與董伯晚宴,這個港英舊電池,可能因為識時務而再被委進入行政權力中心。
對中方來說,陳坤耀在港英時代,所犯的最大忌諱,是他在九四年說鄧小平早死對香港有利。今天他要受回歸後的特首重用,可能要說鄧小平復活對香港更有利。
***

最新民調顯示,市民對政黨的疏離感持續上升,認為沒有政黨可以代表自己利益的人,上升到百分之五十二點二。
問題是,在現行體制下,政黨根本無從代表市民利益去爭取到任何東西,他們頂多只是講講代表市民利益的空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