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財經專家林立之後,一般小投資者的止蝕概念加強了不少,但止蝕是如此痛苦,一定知易行難,以筆者所收的e-mail所見,很多人都是下不了手。
其實是否執行止蝕,關鍵在乎對股票的看法是否有變,動輒止蝕未必是高手所為,股票變化十個巴仙,很有可能只是資金流向的結果,很多時都是沒有必要單單為此割愛。控制風險的方法,更有效是分散投資及控制注碼,止蝕既要面對人性的弱點,又隨時欠缺買家,根本無法執行,因此做好前期工作十分重要。
早前筆者過早推介第一太平(142),在推介後一度跌至1元的關口,當時沽壓十分沉重,筆者一位朋友便相當恐慌,向筆者徵詢意見,表示打算將第一太平止蝕沽出,然後將資金轉去買和黃(013)。筆者當時勸止了他,最主要的理由自然是覺得第一太平毋須賤賣,至少等反彈才定去向。另一個相當重要的理由,是如果止蝕後即時將資金再入市買藍籌,已顯出他將會失去紀律,寧願迷信名牌,任得和黃股價上落置諸不理,為求一刻心安而以長線投資作藉口去安慰自己。
很明顯他的戰意已被股價失望的表現磨滅殆盡,以他當時的處境,如果執行止蝕的話,是應該套回現金,等待適當時機才再出擊。所謂適當的時機,除了是股價走勢配合有值博率外,本身回復戰意也是十分重要的條件。股票市場中起落無常,除了要承受風險外,精神壓力也是相當之大,否則也不可能有較高回報,學會處理壓力是極之重要,千萬不可以買藍籌做長線投資,來作逃避壓力的藉口,漠視藍籌的風險,是很多這類投資者最終慘敗的主因。
所以筆者經常強調量力而為的重要性,以及應以注碼來控制風險,小注怡情不錯是發不了達,但靠股票市場發迹的真是沒有幾人呢。
電郵: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