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寶途為何多基金捧場?

投資學堂:寶途為何多基金捧場?

當一間公司考慮上市時,首要考慮的當然是「錢」,有沒有資金利益,除可以因上市而集資發展公司業務此類冠冕堂皇的前提外,大股東的家財亦可急增,例如把一間僅值1億元的公司,成功包裝後搖身一變成為市值10億元的上市公司。
至於一些公司上市時僅可集資千餘萬,在支付上市費用後已所餘無多,但仍願意上市,當中原因可能是公司取得上市地位後,在經營上可取得某程度的方便。有些上市公司規模很細,但其大股東及主席的家財,卻遠遠高於其上市公司的市值。正如早前某一度被綁架的二三線上市公司主席,據當時《蘋果》報道,他的家財高達百億,遠超越其上市公司十餘億的市值。他為何不把其他資產一併上市?
主因可能是價格不佳。另一方面,據某股壇前輩表示,通常富有的家族大都把賺錢的業務收藏,而不太賺錢的業務則上市轉給小股民,故讀者若考慮認購IPO時,不妨想想此話是否有點道理。

盈利不俗股價偏低
上回講到寶途(585)出售其主要的業務,其大股東在出售前及出售後,仍舊擁有約30%其主要賺錢業務仿真聖誕樹生產及家具業務,故他對主要業務的控制權及擁有權不變,但小股東卻由一間年年賺錢的公司,變為持有一間零營業額,甚至可能虧損的公司。
上回已講了寶途由97年至近期這5年間,股價約在0.1元至0.4元間浮沉,直至近日才一度重返97年的4角水平,可算是一隻較悶的股份,股價悶──長期牛皮橫行,5年才能翻身;公司業務悶──仿真聖誕樹,頗似夕陽工業。可是從近日報章的報道,有多名基金經理向DavidWebb表示不滿此次寶途出售其主要業務,由此可見不少基金持有寶途。為何一間業務如此悶的公司,基金仍願意投資?

其實基金經理多年來正在等待這日來臨。原因?
首先,寶途由94年至2001年這8年的業績,基本上營運狀況頗為不俗,其營業額由94年的3.8億元增至2001年的9億餘元,每年平均增幅為13%,其盈利亦由94年的4500萬元增至2001年的1.56億元,每年平均盈利增幅為19%,故此寶途所經營的仿真聖誕樹業務雖然發展空間有限,但它卻能維持不俗的利潤。
另一方面,在過去多年,其PE徘徊於4至7倍的偏低水平,顯示其股價長期被市場忽視。一間盈利不俗的公司,卻因市場長期看淡,令股價持續偏低,此類股份便是個別機構投資者欲吸納的股份。
電郵:[email protected]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