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香港的腹地——中國大陸比新加坡的腹地——馬來西亞及印尼有更大的增長潛力、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為了應付經濟持續衰退的危機,新加坡政府除了在去年兩度推出刺激經濟的方案外,更希望在稅制方面作改革,以提升新加坡的競爭力;昨天由新加坡政府委任的小組就建議把利得稅稅率由百分之二十四點五降至百分之二十,而個人入息稅則由百分之二十六改為百分之二十。這些大動作雖然顯示了新加坡挽救經濟的決心,但也顯示了新加坡經濟依然低迷,以致新加坡政府要對經濟再施重藥。
從近期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看來,新加坡經濟情況的確不妙,例如第一季經濟增長就依然是負百分之二點六,比原先樂觀的估計為差;更糟的是近期一再傳出有跨國公司把亞洲區總部遷離新加坡,主要電器及電子產品生產商飛利浦最近就宣布把亞洲區總部集中在香港,不再在新加坡設總部。此外,一些主要的航運集團也表示不再以新加坡的港口作基地。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新加坡政府當然感到有必要採取更重大的政策變動了。
我們認為,即使新加坡最終真的決定要把利得稅及入息稅降至百分之二十,對香港的影響也是極為有限的,因為即使在調整以後,香港的利得稅及薪俸稅率依然比新加坡低,外國企業即使把稅率視為重要的考慮,也不會出現捨香港而就新加坡的情況。更重要的是香港的腹地──中國大陸比新加坡的腹地──馬來西亞及印尼有更大的增長潛力、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假若跨國企業真的要選擇地區總部式運作中心,香港顯然比新加坡更有吸引力。
不過長遠下來,新加坡的減稅政策將會對特區政府的財政政策造成壓力,令政府不能輕言加稅或引入新稅項。試想想當香港的主要對手也在逐步減稅以改善營商環境、以爭取更多投資時,香港若果反而加稅或引進新稅項,哪不是等於自掘墳墓,把投資、把商機拱手相讓給新加坡嗎?更何況香港本身也處於經濟泥沼中,私人企業及市民都需要更多的資源重新打拼,因此特區政府該做的是學習新加坡政府那樣研究減稅方案;若果特區政府居然反過來要加稅或引進新稅項,那只會令私人企業及市民的日子更難過,本地經濟也更難擺脫困境。這樣的道理特區政府沒有理由不懂吧!
(圖)新加坡為了挽救低迷的經濟,建議減利得稅和入息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