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管治特區 系列之四
高官問責制的急風暴雨席捲官場,公務員賴以生存的百年大樹搖搖欲墜,最先聞風而起的,原來是隻蝴蝶。
在行會剛通過問責制方案後一日,「鐵蝴蝶」任關佩英即率先站出來含淚告別官場,令人依稀看到一幅「樹倒猢猻散」的圖畫。任太說,在她作出決定之前「掙扎過,很久很久……」,咽哽背後隱藏着無數辛酸和淚水。
蝴蝶飛了,點綴繁華的任務誰來擔當?當然,董建華毫不傷腦筋,因為排隊輪候點將的隊伍絡繹於途,自信足以當家作主者更大有人在,問題只是,誰才是董大帥的心中最愛。
傳統左派在一家天下當中可以扮演甚麼?曾鈺成等人會是樣板人物,他們誠意有餘,但在現實的政治環境下,卻又可能不是爭官晉爵的角色。
現今官場情況,端的是:「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在「董家軍」名錄中到底有多少「空降」人馬?儘管外界鬧得沸沸揚揚,但大元帥董建華一日未升堂點將,帳下眾人只能乾着急,包括根正苗紅的「子弟兵」、全港第二大政黨黨魁曾鈺成。
五年前,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歌唱祖國》樂聲響亮,以臨時立法會議員身分站在移交大典堂下的曾鈺成,一如其他傳統左派人士滿懷當家作主的雄心壯志,他更準備在政壇揚名立萬;但五年過去了,雖然民建聯的影響力不減,但黨魁始終未能在執政核心圈內佔一席顯赫地位,曾主席顯然壯志未酬,心有不甘。
從小是數學迷的曾鈺成,一向頭腦精明,篤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論出身,曾家老父是老牌左派商會的忠僕,為國家勤懇服務幾十年,任勞任怨;家中又有個做過「反殖英雄」的弟弟,完全符合「出身成分」;論才幹,他雖比不上多年黨友程介南風度翩翩,但心思機敏,口才便給,遠勝木訥寡言的譚耀宗。
當年,曾鈺成毅然放下教鞭,捨棄中學校長的安穩刻板生活,又寧願放棄舉家移民的機會留港建港,走入政治大風大浪中鍛煉,除了懷着一顆報國心外,他亦毫不諱言渴望闖一番事業,有朝一日出人頭地。幾經起跌浮沉,他終於如願以償,在地區直選戰場上打敗宿敵民主黨,昂首登上立法會議事廳;而他領導的民建聯亦成功擺脫了左派保守偏激形象,贏得社會愈來愈多支持。
在掌聲之中,曾鈺成深信自已的政途可以更上一層樓。較早前,政圈傳出特首有意招攬政黨精英加入其「空降部隊」,進入政府擔任問責局長,外界盛傳曾鈺成蠢蠢欲動,甚至想卸下帥印報名投軍,可惜董建華吸納政黨精英當局長的計劃,始終只聞樓梯響,了無動靜。及後,曾鈺成索性公開獻計,促特首組織「半執政聯盟」,擺明車馬接受朝廷招安,率領民建聯加入執政權力圈,全力助董打天下。
不過,很多人看來,儘管曾鈺成投懷送抱,猛送秋波,但董建華的如意算盤如何打,又是另外一回事。對董建華來說,傳統左派人士在過去五年無疑為香港政權平穩過渡及落實其施政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民建聯一眾議員,在立法會為抗衡最大的反對力量民主黨浴血奮戰,董更是心存感激,但若要打開門戶讓大批左派人士加入權力核心圈,他卻仍有許多顧慮。
曾鈺成率領人馬加盟,固然可以壯大親政府陣營,但董建華不得不先考慮大商家集團的憂慮。民建黨畢竟不可能忠實代表商界的利益,尤其是當它要依靠基層力量在地區選舉取勝時,基層利益始終是他們的必然首選,這就難免與商界產生矛盾;其次,是如何擺平其他政黨的關係,名額派給了民建聯,自由黨又要派多少?還有一貫忠誠挺董但卻實力單薄的港進聯,又該怎麼開解?這些都是令董頭痛的問題。
另邊廂,太多傳統左派人士加入特區政權當家作主,也未必符合北京高層意向。有資深的中方官員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未來五年,北京期望董建華能夠建立自己的強勢政府,要求全民支持特首施政,因而北京需要傳統左派團結社會上的大多數,而非「爭官晉爵」。假如此言當真,看來,以曾鈺成為代表的一些愛國人士縱使尚有「利用價值」,或可獲邀加入董家智囊班底,但到頭來,恐怕仍只落得「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