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興去浸鹹水,英美澳紐向來是港人熱門升讀大學之選,但隨着中國經濟飛躍發展加入世貿,新一代想北望神州,尋求更理想發展,直接往國內升讀大學或許是最佳途徑。其實香港人只需在本地考評核試,便有機會入讀國內一流大學,壓力比內地人着實小得多。現在又到一年一度報讀國內大學的時機,有心者自當要把握。一個在國內專門介紹大學的網站「大學園」,根據科研經費、碩士及博士教育等資料羅列2002年中國十大頂尖大學排名,有心往內地升學的莘莘學子,大可參考為入學目標。
記者:朱文俊
簡介:前身為清華學堂,建於1911年,乃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而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25年起才正式建立大學部,雖然清華以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出名,但更厲害的,是不少治國人才皆出自清華,近這五十年,大學出了三百多名中共副部級以上官員,形成一股「清華幫」,甚至建立「大清(清華大學)帝國」。
學科分類:理工、文史及藝術三大類等共55科。
代表猛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跳水皇后伏明霞
簡介:創辦於1897年,屬中國創辦最早高等學府之一,前身為「求是書院」。一直以來,浙江大學均以「求是」為格言,更被英國學者稱為東方劍橋。近年以科技研究馳名。
學科分類:哲學、經濟、法學、教育、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及管理學等共91科。
代表猛人:著名畫家豐子愷。
簡介:原名「京師大學堂」,創建於1898年,是新文化運動中心及「五四運動」發源地,更是中國共產思想發祥地。以思想獨立及學術獨立稱著,有「中國哈佛」美譽。
學科分類:理工及文史兩大類等共57科。
代表猛人:著名學者胡適、足球記者李響
簡介:創立於1902年,前身為國立中央大學。一直與外國學府作國術交流稱著,有「不出國的留學園地」之稱。自1992至1998年期間,連續七年成為國際權威科研檢索資料,《科學引文索引》所引用及收錄其論文,數目居中國大學首位,被引用論文數量亦連續六年位居中國大學第一。
學科分類: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生命科學、工程科學及管理科學等。
代表猛人:前任香港大學校長王賡武
簡介:早於2000年,華中理工大學與同濟醫科大學及武漢市建設學院合併,變身為華中科技大學。
學科分類:工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及管理等九大類別。
簡介:創建於1905年,原名為復旦公學。學校名字更由毛澤東於1951年親筆題寫。自2000年4月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成為全面性的綜合性大學。
學科分類:為一綜合性大學,學科包括理工、文史、經濟、醫學等共55科。
代表猛人: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
簡介:1958年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為郭沫若。現屬中國科學院,以培養高科技人才馳名,有「中國加州理工學院」之稱,尤以刻苦學習聞名於中國大學界。
學科分類:以理科及工程科學為主,11個學院共47科。
代表猛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他於去年在北極帶領建設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
簡介:創建於1896年,原址為上海的南洋公學,1959年遷往西安,並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以重點培養工程及科技人員出名。
學科分類:理工、文史、經濟、醫學、電子工程等共54科。
代表猛人:國家主席江澤民
簡介:50年代,西遷分出了西安交通大學,可說是與「西交」同宗同源,同樣以理科馳名於國內大學排行榜。
學科分類:以工科為主,配合法學、管理、農業及文史等共44科。
代表猛人: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
簡介:建於1920年,原名為哈爾濱工業學校。從歷史上看,它是一間對外開放的大學,曾以俄、日教育模式辦學。現主力培育國防及航天科技人才,是典型以理工為主的大學。
學科分類:電子工程為主,如電子與通信工程等50個科目。
由今日至四月二十四日,國內百多間大學聯同香港考試局,舉辦公開招生入學考試,有興趣報讀的人士,只需前往本港新蒲崗考試局,或到各個中旅社辦事處申請便可。
收生條件:
1﹒至少具備中六或同等學歷
2﹒需通過考試評核資格:
文史類包括:中文、數學、歷史、地理、英語。
理工類包括:中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
醫學類包括:中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
題目以《考試大綱》(考試局有售)為範圍。各科目滿分為100分。
3.報名費為港幣550元
查詢電話:23280061
大學園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