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世貿,銀行界全方位北望神州,「刨冬瓜」成為一眾賓架(banker)急謀操fit的工具。能操流利普通話的中信嘉華銀行董事兼替任行政總裁陳許多琳說,未加盟該行前,自己的普通話「麻麻地」,她憶述第一次來銀行時,仍未能全以普通話交談,但現在已琅琅上口,暢順自然。自言從無刻意訓練的陳太,認為竅門是專心聽及掌握「語感」,從生活中爭取鍛煉機會。憑着多年的自學經驗,她笑說省回不少學費。
被問及是否自覺有語言天分時,陳太謙虛地沒有回應,但她覺得語言成長路是渾然天成,首要是發掘興趣,有了動力練習自然來勁;接着是要刻意留心該種語言的發音,掌握其感覺。但她說現時「催逼自己進步」的機會減少了,皆因與「老闆」常總(中信嘉銀總裁兼行政總裁常振明)溝通時,大家往往會「炒什錦」用幾種語言,難念的國語發音便改用英語,故反而進步放緩。
本身為潮州揭陽人士的陳太,潮州話能聽不能講,不過「近鄉情濃」,最近首次回汕頭,啟發了她對語言與鄉情的另一番體會。「語言是每個人尋根的標記,鄉音鄉情,如濃酒般愈舊愈醇」,她說看北京電視連續劇《大宅門》時,同一段話用京片子念出來,特別有味道。有時,她忽然懷念起家鄉話的韻味,會專誠約母親的好友茶敍,目的是「聽吓對方講的地道鄉下話」以解鄉愁。
篤信基督教的陳太,回顧多年賓架生涯,坦言信仰對其人生有很大幫助及啟發。「紅褲仔」出身的陳許多琳,在渣打銀行工作逾二十載,成為行內少有的女主管,輾轉加盟中信嘉銀,繼續拓展事業的另一里程。她說若從信仰角度看,人生每一階段的磨練,都是為了將來更高層次的奮鬥作準備。這樣看的話,沒有任何挑戰不能跨越,也沒有甚麼大不了的衝擊不能承受,最重要是有信念。這與她最愛的讀物《小王子》相似。這本膾炙人口的法國小品,寫情之深感動了不少讀者,但最令她回味的是主角小王子對「玫瑰」不離不棄的忠誠。
記者: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