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長大會有報復心

專家:長大會有報復心

【本報訊】樂苗坊註冊心理學家周婉芬就「狗籠娃娃」事件指出,小童成長期與人接觸是非常重要,因為可從中學習和訓練智力、說話以及感性的交流,包括喜、怒、哀、樂等行為表現;倘若小童長期被關在籠中,除了智力和語言有遲鈍現象,還會受到同齡的兒童嘲笑,形成自悲、自我形象低落,慢慢產生情緒抑鬱,以致對別人產生敵意,將來難以融入社會,長大後便會有報復心理和破壞性格,被關的時間愈長影響愈大。所以一定要接受心理輔導及治療才能完全康復。
本港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雷張慎佳表示,中國是《兒童權利公約》簽訂國,兒童存活、發展、保護及參與的四方面權利均應受到保護。她指出,小童長時間在不能站立的禁錮環境中成長,對孩童身體及心靈發展亦有長遠影響。照顧他們的伯父雖主動承擔責任,將二人困於籠中避免遇溺均顯出他對兩童的關心,但將他們困在籠中的方式明顯不當。

律師:不構成犯罪
廣東五維律師事務所周迅梅律師認為此宗案件在國內應該不構成犯罪,因為事主主觀上並無虐待兒童的意圖,情節後果並不特別嚴重。不過,此類行為應屬行為失當,當地警方或政府部門有責任勸阻。
身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戰火中兒童大使的陳曉東看到「狗籠娃娃」照片後,形容是生平第一次看到這種狀況。他說:「香港都有單親家庭因為窮要出外工作,將小朋友留在屋企,但用個籠困細路有少少唔人道。」他相信是教育水平問題差異才有這些不健康的現象出現,他表示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安排,他會考慮去探望這對「狗籠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