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冷暖人間 - 石琪

電影節冷暖人間 - 石琪

在電影節閉幕禮遇見安樂公司的李玉蘭,她一向對電影節和藝術片很捧場,但大吐苦水,說現在發行藝術片很慘淡,觀眾太少,有時票房收入還不足以支付送檢費和字幕費!
真的,教育越普及,有文藝品味的影迷卻越少,往往只看荷李活猛片,只捧美國主流製作的場,不像以前偶有歐洲名家名片爆冷,在香港也能叫好叫座。現在連港片、日本片也少了影迷,最例外是南韓片,奇蹟般受到歡迎。
所以,「香港國際電影節」始終有重要價值,讓世界各地各式影片有機會在此地放映。今屆我只看了一些相信很難公映的冷門片,包括開幕港片《香港有個荷里活》和閉幕台灣片《那邊幾點鐘》,後者導演蔡明亮上台說希望可以公映,但老實說,該片太悶藝,被院商看中的機會很微。
我看到今屆冷門片最出色是《飛毛腿傳奇》,拍攝類似愛斯基摩人的北極部族傳說,很獨特,真是很冷的佳作,大概只在電影節才能看到。
藝發局陳達文先生在閉幕禮致辭,提及他當文化署長時促成第一屆電影節,只有三十多部片,戲票迅速預售一空,陸離就是第一屆義工之一。此後規模越漸龐大,選片越來越多,無人能夠看齊,或許今後也應精簡一下,以便影迷凝聚焦點。然後陳達文先生就向早期義工,一一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