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在西岸城鎮杰寧的巴人難民營遭巴人伏擊,損兵十三。這是以巴衝突十八個月來最多以軍死亡的一場戰鬥,有分析家認為,以軍錯在過於輕敵,令人質疑這支中東最強大軍隊的戰術與實力。
以軍軍力強大,正規軍有十六萬三千五百人,後備軍達四十二萬五千人,配備先進武器,包括F-15、F-16戰機和重型坦克,無論軍容和武器都遠勝巴人。但以軍過於自大,低估了巴人的能力,令巴人有機伏擊。
遇襲的以軍,是不久前剛徵召的後備軍,而施襲的巴人,卻組織嚴密。
美國的安全事務專家科爾伯特表示:「以軍本來不應墮入這種陷阱,他們中伏後才驚覺巴人如此專業,所展現的實力是以軍意想不到的……以軍這仗顯然輸了──巴人妙計伏擊,以軍直墮陷阱。」
巴人激進組織的武備已大有改進,除了槍械與人肉炸彈,還有自製的「卡薩姆」(Qassam)火箭炮,今年二月便曾由加薩發射兩枚卡薩姆二型火箭炮攻擊以色列,並揚言正發展射程更遠和威力更大的三、四型。
以色列總理沙龍承諾本年度增撥逾三十一億港元軍費。科爾伯特謂,以軍的軍事行動必須速戰速決,否則龐大軍費可能拖垮經濟。
美國有分析員對以色列增加軍費表示支持,指數額將超越美國在區內的軍事開支。美國現時每年給以色列的軍援多達三十億美元(約二百三十四億港元)。
美國獨立軍事顧問布勞爾說:「以色列將不會依賴我們救他們。我們要面對現實,沒錯我們在某方面來說確是超級強國,在中東的力量卻有限。」
美國《華盛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