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資金偷步 股突圍而出

投資學堂:資金偷步 股突圍而出

資料顯示,由年初至4月5日,在亞太區表現較佳的股市指數(巴基斯坦除外),分別為南韓的KoreaComposite上升了32.33%、印尼的JakartaComposite上升29.83%、菲律賓的ManilaComposite上升22.66%、泰國的BangkokSET上升21.76%、台灣的加權指數上升11.81%及新加坡的STI上升了9.63%,由此可見,由今年至今,大部分東南亞地區的股市均錄得平均逾1成的升幅。
區內股市表現理想,可是香港及中國的股市相對卻走勢甚差,恒指在同期下跌了4.96%,上海A股及B股分別下跌0.42%及11.53%,深圳的A股可算表現較佳,在同期微升0.39%,但其B股卻勁跌12.33%,是年初至今在亞洲區較差的股市。
早前據某些外資大行表示,確有歐美資金流入亞洲區,從東南亞地區股市在第一季的表現來看,也可印證到資金重臨亞洲,只是這些資金並沒有來香港及中國股市,引致港股及國內股市明顯跑輸給大部分亞洲地區。其實從近期港股的成交量來看,有沒有資金流入港股,相信各位讀者亦很清楚。

年初至今升近兩成
從IMF最新的2000年資料顯示(註:執筆時,2000年是IMF最新公布的資料),在全球各國因美國經濟復甦而受惠的國家,以墨西哥之出口受惠系數(EmergingMarketExportDependencies)最高,為88.9,其次便是其他南美國家,至於亞洲區受惠系數較高的國家分別為菲律賓(29.9)、泰國(22.5)、南韓(22)及中國(20.9)等。從這些受惠系數來看,亦可解釋資金流入這些亞洲區股市的原因,中國的受惠系數雖然略低,但斷不會引致其股市在第一季表現如此不濟,相信是因為國內股份估值(Valuation)高於其他亞洲地區,如上海A、B股指數,PE高達四五十倍,令資金卻步。
另一方面,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中資股的盈利增長不會很高,增長很可能是來自收購合併而並非公司的內部增長。
可是有一點讀者須注意,在第一季,香港及中國股市雖然跑輸其他地區,但香港的H股指數,自年初至今累積升幅達19.16%,資料顯示是亞洲區第6回報佳的指數,但同期紅籌股卻下跌8.2%。
為何在本年至今,港股不升,紅籌股不升,中國股市不升,獨升H股?相信主因是投資者預期中國資金(如QDII)來港投資,遂趁早吸納H股。或者有些國內資金早已偷步來港,故H股表現較佳。
電郵:[email protected]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