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筒傳來:「歡迎致電我們的客戶熱線,對唔住,我們目前未能接聽閣下的電話,請在Beep一聲之後留下口訊,我們會於24小時之內回覆,如果我們於24小時內沒有回覆,請再次致電。」24小時後有沒有回覆,答案顯而易見,否則筆者也不會以此為題執筆。這種服務水準可能真是只有在獅子山下才可遇上,很難明白小市民何以能歡笑多於欷歔。
奇事一是這間公共服務公司還有大幅裁員的空間,加多幾個接線生提升服務,才是今時今日應有的服務態度。剛公布換了營運總監,希望新人事新作風,不過香港公司文化是側重推廣忽視服務,寄望實在不宜太高。
奇事二是這間公司曾經風魔萬千股迷,至今市面的怨氣仍甚重。有時未必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去做研究,猜度宏觀經濟又估個別業務的前景,只要親身體驗一下服務水平,已不止可以節省少少了。
不少上市公司的業務是與小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絕對不能太過幼稚,因為欣賞服務就去看好。最常見的例子,是不少初哥認為某間地產商的樓盤質素在同業內較佳,所以最值得買入。公司質素如何好,股價高低始終是應否買入的決定性因素,好公司一樣可以超買,令高價追入者損失慘重。
將以上道理反轉來看,不好的公司也可以是好的投機對象,但問題是股市中的投機者,通常都是被貪念蒙蔽理智,衡量公司準則太過寬鬆,所以以長線角度而言,很少這樣的公司會嚴重地超賣而成為好的對象,經常都是股價慢慢一浪低於一浪,形成一個長期下降軌。
日常生活的體驗,是應用於剔除不會投資的公司的一個主要步驟,而不是單一足以支持選擇買入對象的理據,這兩者之間是有相當重要的分別。
電郵: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