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奇怪的觀影感受,相隔二十年,兩代一起在大銀幕上觀賞《ET外星人》。
《ET》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二十年前在戲院初次看此片時的感受仍然深刻。當時對史匹堡並不熟識,只知道外星人這題材不分國界地激起了每位觀眾的入場慾,雖然沒有大明星,但那位大眼、扁鼻、外形像是一粒花生的ET對當時的我來說,比任何天皇巨星都吸引。
想不到今天,姪仔與外甥仔女均對《ET》有興趣,於是急不及待第一時間立即帶他們進戲院。開場後,大部份時間我都將視線放在身邊的小朋友身上,看看他們隨着史匹堡講故事的節奏而徐徐入戲。偶爾他們會發問問題,那些問題當日我也問過,只是當日冇人答,今日有我答。看到ET扮作公仔逃過媽媽耳目的那個當日的掌位,二十年後的今日依然是一個掌位,小朋友邊笑邊拍掌,當日我也一樣。當看到小朋友們為逃避追捕而狂踏單車,ET發揮異能令他們一飛沖天的那幕,當車輪一離地,主題音樂一起,二十年前與今天的我同樣有毛管戙的感動,淚水一樣在眼眶內啷吓啷吓,望望身邊的小朋友,反應竟然也是一模一樣,禁不住抱了他們一抱。當日看完《ET》後,封了史匹堡做偶像,覺得他是偉大的導演。《ET》中有大量、大量的愛存在,亦有史匹堡大量、大量的百厭童心。可惜自從《小飛俠》之後,史匹堡的童心買少見少,但那也是每一位導演的必經階段。不過,一生人能夠有一齣這樣的作品已是無憾,那份感動是沒有時間性的。《ET》是一份禮物,一份送給所有有童心的觀眾的禮物,再隔幾代去看,一樣會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