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三大巨頭董建華、曾蔭權和梁錦松經最後商定,把七月一日新引入香港的部長數目大幅增加至超過十個,較目前流傳的六個或八個為多。最為香港人關注的失業、教育和房屋問題,政府會藉着今次實行新制度而改組內部架構,期望令運作更加暢順。
據悉,根據新安排,現時由一人(即教育統籌局局長)主管的勞工、教育問題,將會分別由兩位部長負責。不過,房屋局和規劃地政局則會合併,由一個部長負責,以便更有效處理房屋和土地規劃問題。這位主管房屋的部長,亦會兼任房委會主席。
經過逾年的研究,政府終於完成部長制的架構建議,今日並提交行政會議審議,以便在七月一日董建華開始第二任五年特首任期時正式實施。倘行政會議今日順利通過,政府下周將會正式向外公布有關內容。
據悉,行政會議今日審議的部長制主要內容包括:
一、仍然三層架構,特首之下,是三位司長,然後是逾十位部長;
二、部長年薪三百多萬元,略高於現時的局長;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指出,如果港府最後的方案是超過十個局長,那就沒有了昔日描繪部長制可統籌各政策局的優點,他表示:「過去話要搞部長制,是因為權責分散,部長制可以一人話事,『一條龍』作業,但若說每個政策都有一個部長,那豈不是多條龍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