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醫療「免費午餐」難以維持 - 盧峯

蘋論:醫療「免費午餐」難以維持 - 盧峯

醫院的環境、效率及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這也是令不少原來光顧私家醫院的市民轉到公立醫院的最根本原因。

這邊廂公立醫院醫生、病人家屬都在投訴醫管局資源不足,以致醫生沒法放假、病人得不到妥善照顧;另一方面醫管局及政府則想方設法開源節流,以應付龐大的財政赤字。這種一方面要求更佳服務、一方面表示資源有限的矛盾不僅會持續出現,而且會隨着政府整體開支增長放緩而愈來愈嚴重。

應提高效率
我們認為要紓解這樣的矛盾,除了要求醫管局更有效控制開支、更着力提高效率外,整體社會也有需要積極面對醫療服務收費及融資問題,讓現時優質的醫療服務能保持下去。
以社會投入的資源及服務的質素來看,香港的公共醫療服務比世界上其他先進國家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跟七、八十年代相比,香港現時的公共醫療服務更是大有進步。市民不僅繼續享受廉價甚至免費的服務,醫院的環境、效率及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這也是令不少原來光顧私家醫院的市民轉到公立醫院的最根本原因。
但是,現實世界是沒有免費午餐的。要維持這樣的服務、要應付人口老化後的醫療需要,醫療開支勢將持續增長,這對財政緊絀的特區政府來說是難以應付的。為了確保核心的醫療服務質素不致大幅倒退甚或出現有人因缺乏經濟能力而無法得到有效醫治的情況,本地公共醫療制度有需要在收費及融資方面作出調整,例如向某些服務徵收一定的費用及提高某些服務的收費等。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對服務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彌補龐大的開支。急症室收費就是一個短期內可行的例子,其他如酌量增加每日住院的費用等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案。

及早達共識
當然,單單增加某些服務收費未必足以解決醫療融資的問題,到時候市民便需要在削減服務或增設醫療保險或供款中作選擇。我們認為這是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市民及整體社會愈早詳細討論、愈早達成共識愈好。
﹙圖﹚醫管局要解決財赤,除控制開支外,社會也須要積極面對醫療服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