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對弈 王岸然
城市大學法律學院的風波,滿以為在一個上訴委員會作出決定之後,就會不了了之。怎料張信剛「衰多口」,在港台節目《清談一點鐘》之中批評法律學院的同事到立法會搵人幫忙不對,他又以為上訴委員會的決定(上訴委員會有法官在內)是他一連串行政失誤的有效擋箭牌,可為他的霸道專權治校保駕護航,於是出言警告師生要對言論負責……
他應該明白面對的是教法律及讀法律的人,較他對於法律上個人言行何時要負責,甚麼是言論自由的範圍有更深的認識。俗語說,他是兒子在教老竇做人。他要在電台節目中出言不遜,說立法會若然過問事件,便是「干預學術自由」!難怪張文光亦要馬上撰文反擊,說大學失去公義之時立法會不能沉默無聲。張信剛這種自以為高明,移花接木地扣帽子的手法,難言高明。可能他心目中完全看不起立法會這隻無牙老虎,但無牙老虎還是可以發出吼聲,結果亦正是如此!事件對城大帶來無可估計的聲譽衝擊,令香港公眾以至國際學術界以為城大是暗無天日的學術黑店!
雖然有評論將張信剛與港大民調事件鄭耀宗(鄭是城大前任校長)相提並論,但筆者認為事件有本質上的分別。鄭是干預學術自主,而張信剛只是管理能力不佳,縱容下屬弄權而已;又或更甚的是,是張信剛自己在弄權!
麥高偉到任城大當法律學院院長只有短短兩個月,就提出一張麥高偉的名單,要去除近四分一的教職員;而且過程處理極為草率,在程序運作上,上訴委員會批評為「瑕疵」,但報告上列出的事實,包括幾乎不理會不被續約者以往工作表現的評估、中文學術著作的評估等,一眼就看出不是瑕疵,是有計劃、有預謀地去除異己的行為。
但問題是麥高偉在短短兩個月時間之內,怎可以弄出一張麥高偉的名單?而且又得到張信剛近乎沒有保留的支持?這是麥高偉的名單,還是張信剛的名單?張信剛自己涉及法律學院的人事紛爭,早有前科,這一次,恐怕事件背後有更深層的因由。
作為大學的CEO,張信剛是否稱職,留待城市大學的校董們研究了。政府公布高等院校的教育報告書後,院校管治成了重要課題,亦直接影響到個別院校的競爭力。眼看城大校譽受損,來年的法律系恐怕收不到精英學生,其他校長只會心裏高興(法律是城大的重點學系,其他如中大想開,幾十年都爭不到),如何處理張信剛這個「大頭佛」是城大校董會的事了。
歷來院校的人事鬥爭,受苦的永遠是學生,筆者從不見那群學術官僚有何內疚之處,這次也不例外。這裏特別寄語肯到立法會作證的WendyYu及蘇俊文兩位同學。你們的信件、立場聲明,筆者看過。你們的勇氣,筆者佩服。筆者深信你們愛護城大,亦愛護香港,所以不選擇做沉默的羔羊。筆者更希望的是你們留在城大讀法律深造文憑,以造福千萬人,吾往矣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