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區重建局主席劉華森表示,由於目前本港有超過九千幢舊樓要重建,為了爭取時間,除了其中二千幢要急於清拆外,其餘會盡力維修,延長它們的壽命。他又形容市區重建如一個金礦,對香港整個社會及經濟均有裨益。 記者:陳慧兒
劉華森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很高興特首董建華接納他的要求,一方面制訂了土地收回條例,解決市建局收樓問題;其次房委會及房協答允每年各提供一千個單位予受重建影響的住戶,免了市建局要為安置問題費周章;還有當局已暗示在財政上支持市建局;又有機會申請免補地價等等,都有助市建局開展工作。
市建局上月公布了三項包括灣仔、深水埗及大角嘴的重建項目,劉華森表示,年內還有五個項目推出,他們的目標是在二十年內完成二百二十五個項目,即大約一年要做十一個,而由於本港有三十年樓齡的樓宇有九千三百間,市建局二百個項目只可處理二千幢危險較高樓宇,故此為了要「追上巴士」趕回時間,必須鼓勵舊樓先行維修,這兩個即是Redevelopment(重建發展)及Rehabilitation(樓宇復修)的概念。至於Preservation(保存古迹)和Revitalisation(更新舊區)也被政府接受為市建局的業務綱領範圍。
劉華森對「保存古迹」同「更新舊區」的工作十分投入,認為若不重修古迹,恢復原貌,則會對不起子子孫孫。
「市區重建是一個金礦,如果善用重建,整個社會及經濟也會受惠。」七十四歲的劉華森滿懷信心地談他的大計,他解釋說,香港土地十分珍貴,而重建項目不少均在市區內「靚區」,故此甚具價值。重建後既可美化城市,推動旅遊,也可通過賠償帶動經濟活動,長遠來說,益處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