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隱憂重重

中國宏觀經濟隱憂重重

周八駿

最近中國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中國內地宏觀經濟形勢存在不容忽視的隱憂。
中國財政部一位副部長坦率承認,若計及政府的各種支出拖欠和隱性負債,則中國的財政赤字和國債負擔都要比目前的口徑大得多。換言之,是否還在國際通行安全線以下,就成為疑問。從而,積極財政政策不僅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而是快接近其臨界點。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披露,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若按四級分類則佔其總資產的百分之二十五點三七,但若按五級分類則接近百分之三十。同時,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僅中國銀行達到百分之八的標準,中國農業銀行的不足百分之二。所以,貨幣政策無法積極。加上積極財政政策難以為繼,今後幾年,中國內地經濟增長主要靠刺激內部需求的政策使命,看來不得不更多倚仗資本市場。這便是我最近半年反覆強調中國內地證券市場必須保持升勢的基本道理。
可惜,由於種種複雜因素,去年下半年滬深股市出現過度下調,以致於中國政府在今年一、二月,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氣來推動股市向上。然而,事倍功半。投資者普遍被「套牢」,有的損失慘重,對當局的股市政策失了信心,要說服他們在目前水平積極入市,相當困難。於是,「牛皮」成了最近一個月內地股市的特點。

政府將刺激股市
這種局面不改變,且不說消費和投資會大打折扣,今年實現百分之七以上的增長率會有困難;而且,內地不少證券公司和機構性投資者會嚴重虧損,有的甚至會有破產之虞。因而,可以預期今年餘下日子,中國政府當局將會加大政策力度來刺激股市。已經出台的有二級市場投資者可以參與一級市場新股配售。將要出台的是外資企業發行A股,莫以為這一政策僅增加市場擴容壓力,它還會讓投資者產生內地股市對外開放的憧憬。此外,中外合資基金可能提早問世。
誠然,中國政府當局在開放和發展資本市場上仍有種種顧慮,主要怕市場讓外資操控。此所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所表示的對於QDII的態度比較對於QFII的積極。
然而,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開放就不能夠一廂情願,就不再是單行道,也很難維持不對稱。何況,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配合所面對的困難要求資本市場援手。此所以我堅信中國內地會加快開放資本市場的根本原因。(逢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