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政治與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
心水部長:羅范椒芬、葉劉淑儀、孫明揚、王䓪鳴
相信在多名部長中,絕大部分來自公務員班底,其中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和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可算是部長的「膽」,是未來董建華班底的核心人物。由於目前有十六個政策局,而日後或只剩八個問責局,其他部長人選還要看董建華如何組合各政策局。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
心水部長:梁振英、葉劉淑儀、羅范椒芬、曾俊華
商界挑通眼眉,相信不會在現時與特首共同承擔未來五年。他預計,「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如果肯做,一定有位」,但梁未必願意放棄自己的商業利益,其態度也較為曖昧。而規劃地政局局長曾俊華則與曾蔭權關係良好,亦會有機會當部長。至於葉劉淑儀和羅范椒芬,更是部長的大熱人選。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黃偉豪
心水部長:葉劉淑儀、楊永強、羅范椒芬、王䓪鳴、鄭維健
董建華的問責官員班底應該一半來自公務員體系,其他則由外界挑選。他說,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政治忠誠度高,加上該局對商界來說不是「油水位」,故興趣不大,葉太遂成「大熱門」。董建華雖然對教統局局長羅范椒芬很放心,但因為她較年輕,所以未必願意從公務員體制走出來。
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
心水部長:林煥光、蕭炯柱、羅范椒芬
部長必須具備三項條件,包括為市民受落,在市民心目中有良好形象,方便他日後向公眾推銷政策;其次,是受到政黨的尊重,讓他可更順利游說立法會的支持,最後必然要對所管轄的政策非常熟悉。眾官員之中,懂得與市民溝通的林煥光是比較為市民接受,表現較好,其次他對所負責的政策都有一套看法與長遠方針,是部長的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