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人不知崑劇 - 石琪

蘇杭人不知崑劇 - 石琪

蘇州杭州是崑劇大本營,至今人材輩出。但崑劇在當地似乎缺乏市場,最受歡迎是港、台流行歌星,亦遠遠不及越劇有觀眾,懷舊派也往往只知評彈,不知崑劇。
陪同這個崑劇旅遊團的蘇杭導遊們,從未看過崑劇,那幾晚陪我們觀看,便暗中叫苦,認為這團人反潮流,口味古怪。
事實上,在明清時代盛行的崑劇,雖被譽為戲曲典範,但早已曲高和寡。百多年前京劇興起,崑劇便走向式微,全靠少數知音者、有心人努力延續命脈。
五十年代一套《十五貫》,救活了瀕亡的崑劇,此後又受文革摧殘,再受走資崇洋衝擊,幸而真傳藝人尚在,可惜欣賞者稀少了。
奇妙的是,崑劇在大陸以外反而得寵。白先勇年輕時在台灣便對崑曲念念不忘,寫出名作《遊園驚夢》,給港台文藝界留下深刻印象。香港崑劇愛好者人數有限,但促進了大陸崑劇團到香港、台北演出,影響不少。西方藝術界亦尊重崑劇,近年掀起《牡丹亭》熱潮,聯合國還把崑劇列為世界珍貴遺產,崑劇就成為中國的活國寶。
目前崑劇觀眾最多是台北,而且多是新一代知識界,巴黎和香港都有崑迷,上海亦漸有年輕觀眾。崑劇不會大眾化,或會成為限量級精緻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