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房策歸一 有利救市

投資縱橫:房策歸一 有利救市

檢討多時的房屋政策快有結果,近日有不少「官方消息」傳出,其中有兩點頗值得投資者留意:一是公營房屋佔市場的比例將減少;二是政府可能將制訂房屋政策之權力收歸中央。若報道屬實,對樓市及地產股有正面刺激作用。
現時公營房屋供應佔市場2/3,若削減至1/3,則意味着特區政府將專注提供公屋單位,中線而言,新居屋供應將會全面停止,令物業價格再由市場主導,大大降低「有形之手」干預的不利影響。
至於將制訂房屋政策的權力收歸中央,即將房協及房委會等機構之功能重新組合,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這個改變不會為樓價帶來即時的刺激作用,但對於政府房策之穩定及一致性,卻有深遠意義,對樓市之長遠影響大而正面。

政出多門 口徑不一
讀者或許會記得,筆者也曾建議政府將房協等機構由自負盈虧改為支援性部門,直屬中央,原因是作為一個自負盈虧的機構,它們不一定能配合政府一時間之政策改變,例如政府要托市,它們則要賣樓,給予市場混亂的信息。由於要它們自負盈虧,不讓它們賣樓,又怎說得過去?不過,這些所謂自負盈虧的部門,其實亦只是政府整個房屋資源分配的一個環節,若它們與政府房屋政策互相矛盾,豈不削弱了政策的功能?因此,房屋政策之制訂權力歸於中央是合理的。
有分析員要求政府完全撤出物業市場,是有一定道理,但回顧香港過往20年的物業市場發展,以及現時的政經環境,完全撤出是不可能的。不過,若政府真能作出上述兩種改變,並能貫徹到底,將有望令樓市復甦,帶動經濟向上。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