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電訊盈科(008)持5成股權的REACH,其企業拓展總監甘爾尼(RobertKenny)接受訪問時指出,海底光纜市場發展已較去年健康。他並首次披露,REACH今後發展策略,將專注於亞太區的分銷業務,為其他電訊營運商提供服務。該公司正與區內電訊營運商洽商合作,希望取得與母公司電訊盈科及Telstra一樣的合作關係,將國際電訊分銷服務外判予REACH經營。
甘爾尼承認,外判國際電訊服務是較新的概念,但為節省成本及提高效率,這將是大勢所趨,情況就如企業外判資訊科技服務一樣,電盈及Telstra便落實了外判服務。他未有透露現正洽商的對象,或合作形式,只說希望日後能落實類似合作。
甘爾尼解釋,傳統上,大型電訊企業均會自設國際電訊服務部門,經營長途電話及數據業務,主要是由於這項業務受專營權保護,服務收費相對穩定,令企業不必太擔心成本問題。但是,隨着全球各國電訊市場逐步開放,競爭加劇,價格下跌,成本控制便成為重要課題。
電訊營運商過去為客戶提供長途話服務,須先與海外電訊企業達成雙邊協議,若希望提供全球服務,平均須與260家海外電訊機構洽商,若外判予REACH,便可節省談判時間及開支,同時可視乎需求,再向REACH增購光纜容量,有利新經營者。
不過,傳統電訊企業均會自行投資海底光纜,到底如何游說他們外判服務呢?甘爾尼指出,部分經營商須提供國際電訊服務,但是並未擁有各國的據點,要提供服務,自然需其協助。至於擁有光纜的電訊企業,須負擔日常營運及維修費用,若光纜受損,更須投入大量資金搶修,務求令客戶服務不受影響,而外判服務,便可減省這類成本,更可避免承擔興建光纜的投資。他估計,以單位成本而言,外判可節省高達3至5成。
甘爾尼說,REACH於亞太區多個主要城市,均有據點及第一類電訊牌照,收購Level3亞洲資產後,其於亞洲的光纜環路,也由1個增至2個,除提供更多容量外,更給予客戶更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