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每年一度的「世界衞生日」,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WHO)今年特別以「運動有益健康」(MoveforHealth)為口號,鼓勵全球人不要只坐在沙發上吃薯條看電視,應從沙發站起來,每天運動三十分鐘,保持身心健康,以免每年因懶運動致死的二百萬人再添新數。
世界衞生組織每年都會在「世界衞生日」向全球宣傳應注意的衞生項目,今年以多做運動為主題,是因為關注到全球有所謂「不動疫症」(epidemicofinactivity),即大家坐着不動以致引發心臟、癡肥和糖尿病等健康問題,因此要向「不動疫症」宣戰,推動全球人多做運動保健康。
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布倫特蘭說,對付「不動疫症」,「我們有一種治療方法,那就是做運動,每天做三十分鐘」,如「孩子可走路上學或在公園散步,也可走樓梯不搭電梯,總之不要坐在沙發不動,要站起來做運動」。
布倫特蘭上周五在巴西的聖保羅,為今年的「世界衞生日」掀開序幕。選擇聖保羅,是因為聖保羅省政府一九九七年曾在這個巴西最富裕和人口最稠密(共三千六百萬人)的地方,發起名為「AgitaMundo」(葡萄牙文,意即令世界搖動)的健康運動,鼓勵居民每天運動三十分鐘防禦疾病。這個原由草根階層發起的健康運動很成功,風潮由聖保羅省伸延至整個巴西,後來更擴至全美洲。
布倫特蘭為「運動有益健康」的主題解畫說:「我們希望全球各地的家長和學校藉着今天(周日)傳播維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訊息,包括常常運動和進食營養食物,而且最好從小孩子做起。」
WHO的數字顯示,全球在發達和發展國家中有逾六成至八成五人口缺乏運動,這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增加各種病症發病的機會,如可令心臟病、糖尿病和癡肥的病發機會增加一倍,患上結腸癌、高血壓、骨質疏鬆、脂質失調、抑鬱和焦慮的機會也會增加。
更驚人的是,WHO指全球每年逾二百萬人因缺乏運動致死,懶做或不做運動很可能已成為全球十大造成死亡和殘疾的原因之一。雖然後果嚴重,但WHO指出全球有三分二兒童運動量不足,他們將來的健康堪虞,所以必須開始正視。
WHO指出,多運動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不但可減少發病風險,更可讓人心智健康,減少年輕人使用暴力、長者的孤獨感,令他們的身心都健康。
除了呼籲大家改變個人生活方式、多做運動外,WHO建議全球各地政府和政策制訂者應為公眾提供適合環境,讓大家「運動有益健康」。
WHO的建議包括:引入新的交通政策,讓公眾在街上踏單車和走路時更安全;立法將公眾地方劃為非吸煙區;在出入方便的地點多興建公園、遊樂場和社區中心;在學校、社區和衞生服務組織推廣運動計劃等。
綜合外電報道
時常適量活動身體,是改善及保持健康的最簡易方法。活動可增強體能、紓緩緊張及降低有害膽固醇和血壓水平,可減少患癌機會。孩子若常玩一些要活動的遊戲,有助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增強自信、自尊與成就感。
能消耗身體能量燃燒卡路里的活動都是,如疾步走、遊戲、清潔家居、走樓梯、跳舞以至上街溜狗等,甚至可邊看電視邊做運動。
世界衞生組織的研究顯示,缺乏運動是全球十大導致死亡及殘障的原因之一,每年有逾二百萬人死於缺乏運動。
要預防疾病,每日需適量活動至少半小時(即大約消耗150卡路里)──上班時可提前兩個巴士站下車,步行二十分鐘回公司,下班提前一個站下車步行十分鐘回家;在家裏可每日做家務兩次,每次十分鐘,另加踏單車十分鐘;孩子可與玩伴打籃球或跳舞半小時。
政府應透過執法、交通、城市規劃及環保等各方面,鼓勵市民上街活動,包括多闢設公園及其他空曠地方、保持城市空氣與食水清潔。以法國巴黎市政府為例,每逢夏季均會禁止汽車來往河畔各條大道,讓市民散步及踏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