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br>油價高踞 恐催化加息

財經專題--
油價高踞 恐催化加息

中東局勢不穩,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飆升至12個月來的高位,不禁讓人回想起過去三次石油危機,令全球經濟飽受蹂躪。不過,時移勢易,現時全球經濟的布局改變,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美國對油價的調控能力大大增強,分析員認為毋須過慮。但由於油價飆升會刺激通脹,或令美息加快上升,屆時香港會被迫跟隨,拖慢經濟復甦。 撰文:羅綺萍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升級,美國又醞釀轟炸伊拉克,令中東局勢危機有進一步擴大趨勢,原油價格飆升,但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經濟師謝國忠認為,油價將於本月見頂,不會挑戰00年10月每桶31.51美元的高位,「當市場關注油價過高時,油價距離頂部不遠了。」

原油佔GDP比率少
他對本報說,即使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升級,美國揮軍再攻伊拉克,都不會出現第四次石油危機,即使出現,對香港甚至全球經濟的殺傷力也會大不如前。
「現時原油開支只佔全球的GDP約2.7%,香港因為沒有重工業,佔GDP比例更只是約1.3%,所以油價上升,不可能再像73年及81年那兩次石油危機般,導致全球經濟蕭條及惡性通貨膨脹。」他稱,73年及81年期間,油價佔全球GDP的比例達13%至16%。
他更預期以巴衝突將會平息,反而美國極可能對伊拉克動武,這方面對油價影響最大,因為伊拉克日產原油300萬桶,一旦被炸,國際原油的供應即時失衡。所以今年底至明年初油價會再次上升,但仍不會超出00年10月的高位。

聯儲局正視局勢
不過,他指出,油價急升對美國及香港最大可能出現的影響是加息,現時美國聯邦儲備局正注視局勢,會否加息雖言之尚早,但已引起市場憂慮。
另一方面,與前兩次的石油危機相比,現在全球主要國家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重大的改變。首先是在工業國家原油成本佔油品價格的比重已經大幅下降,以歐元區為例,現在原油成本佔一般油品零售價格的比重少於20%。
其次,過去的能源密集產業已經被服務、資訊及電子等知識密集的產業所取代,現在能源及原料成本佔總生產成本的比重已經大幅下降,企業可憑先進的管理、電子及物流技術,部分抵消油價上升對成本的壓力。

先進技術減輕成本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研究,以現在世界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油價要升至每桶65美元以上,才足以釀成另外一次石油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