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破中國書畫展紀錄

吳冠中破中國書畫展紀錄

【本報訊】較早時獲法國頒授等同藝術界諾貝爾獎殊榮的著名中國畫家吳冠中,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畫展,約三星期入場總人數達一萬八千七百多人次,平均每日約有八百五十人次,打破該館中國書畫展每日最高入場紀錄,並晉身館內專題展覽每日參觀人數最多的十大排名榜之內,排名第七。 記者:冼麗婷

據香港藝術館提供資料顯示,《無涯惟智——吳冠中藝術里程》畫展自三月十五日開始,截至四月五日為止,入場總人數已達一萬八千七百四十人,其中以四月三日入場人數最高,達三千三百四十八人次。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朱錦鸞說:「相信佢自己都估唔到有咁多人嚟睇個畫展,啲畫可以接觸到人、觸動到人,佢自己亦好開心、鼓舞。」她表示,畫展經費八十多萬元,其中六十多萬由吳冠中支付,餘下二十多萬元由藝術館負責。她強調吳冠中很滿意今次展覽的效果,他上月離港返回北京前向她表示:「我沒有選錯展覽地方。」

關注存放問題
朱錦鸞表示,吳冠中現存畫作超過一千幅,八十三歲的他,因為年事已高,一直很想好好安排畫作的收藏存放問題,今次在港展出的一百二十二張畫,價值超過一億元,她說:「佢曾經話過,若香港有適合場地存放,可以將啲畫畀晒香港。」
文化評論人胡恩威對吳冠中畫展每日參觀人次達八百五十人破中國書畫展紀錄很不以為然,「一日八百幾人就算多?笑死人啦!重未夠國際水準,一個鐘八百幾人就差唔多,如果喺台灣嘅藝術館舉行,一定遠遠超過呢個數。」他個人亦欣賞吳冠中的畫,並曾參觀畫展,但他批評畫展的籌劃設計仍不夠理想:「好似打喺水墨畫嘅燈光就太強啦。」
吳冠中的畫目前是中國在世畫家中拍賣價最高的,作品《交河古城》在九四年以二百二十二萬元成交,刷新他早前創下的在世中國畫家水墨畫最高拍賣紀錄。上月,吳冠中更獲享譽國際的法國學士院藝術院,選為法蘭西學士院藝術院通訊院士。

被俘
我在香港藝術館被俘。
這是我四十餘年藝術創作的里程展,自己去看自己四十餘年腳印的陳列,應是一種滄桑感吧!不然,展覽設計者並不只依照歲月的先後及畫種的不同排列作品,而是通讀了作者的發展脈絡後,解剖了作者,展廳成了解剖圖像的錄相廳。作者的江南情結被作為展出的心臟。水墨、油彩,早期、晚期,橫看、豎觀,許多不同的畫幅揭示了作者的鄉愁、鄉思,脈脈溫情與喜怒哀樂。《雙燕》是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平面分割,鄉情如水。而八年後,這平面分割與黑白對照在《秋瑾故居》中卻化為悲劇的構架:忠魂何處?故居如黑漆棺材,生生燕語明如剪。又十年,只憑構架和黑白表現了抽象性的《憶江南》:往事漸杳,雙燕飛了。《雙燕》、《秋瑾故居》和《憶江南》被並列展示,自己感到吃驚,吃驚被人揭開了隱私,且是自己並未意識到的結構之隱私。用幾何形塊與線組合了的《漁港》、《瀑》及《春風》被陳列在一起,仿佛在交響樂或大合唱中分離出來的某種聲腔。同樣,《阿爾泰山村》及《瀑布》等被安排為近鄰則是歸納了線構成之手法及其發展歷程。
鑼鼓聽音,看畫看神。這神,或氣韻,都是可剖析的,不同的分子結構構成不同的物質。對藝術作品的科學分析,猶如分析一個人成長中的基因作用,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這是真正的文藝評論,貼近真實的全新的文藝評論的方向,我久久盼望這樣的文藝評論,這回卻在自己的作品被佈展中看到了端倪。
我站在香港藝館自己的里程展前,像站在一面大鏡子前照見了自己的真容,起先感到驚喜和害怕,接着是恐懼,原來自己的五臟六腑也被透視出來了,我已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