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之間,已經是「夏天」。
三四月,應該是暮春,還有幾陣寒雨。但氣溫極高,不但悶熱,還覺大勢已去。
只穿過兩次的新棉衣,一次都沒穿過的新毛衣,擱在櫥中由冷變熱的頭巾,牀上的被子,那麼累贅、多餘,不合時宜。像秋天的扇、隆冬的紗。我們急不及待地放棄,一點也不需要。比霆鋒捨王菲而去更決絕。比千古罪人肥彭變成中南海江澤民上賓更意外。比電盈員工更束手無策。比任何情淚乾得快。杜鵑來不及啼血牠已過氣。
北京半世紀以來今年三月最暖,氣溫28℃。香港更破了一百一十八年來的紀錄。今年是厄爾尼諾年,海洋水流變異,暖氣團衝擊,還有,這是一個爭先恐後,心焦如焚的新世紀。天氣影響人們的心情?抑或人們的集體念力影響了天氣?
你有沒有發覺,大家打造新人王、踐踏落難者、追捧潮流產品食物蒲點手機殼、炒作新聞……文化、娛樂、政治以至自殺方式,都極速升溫,一蹴即至。後浪推前浪,得馬上推,自己馬上變前浪。因為沒有時間等。
花開花落,四時節奏,優雅的呼吸一下子淪為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