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居然興回來了,就像旗袍一樣,叫你冷不提防。旗袍興回來,是因為女人愛美。搖搖興回來,倒因為年青人好玩。
念中學時,搖搖興過一陣子。當日最先見到的搖搖是木製的,整個鮮紅色,上面是「可口可樂」那個白色英文字。也許是汽水公司贊助,有人跑到學校來做搖搖表演。那時花式也各有叫法,記得當中有「機關槍」、「猴子爬樹」、「盪鞦韆」好幾個名堂,挺逗。有天校長送給我一個搖搖,可對這個玩藝兒我始終沒半點興味。
今天新一代對搖搖竟那麼着迷,能玩得那麼出神入化,玩「天旋地轉」玩得破了頭,沒有搖搖玩就不惜去偷,真讓我想不透。
原來搖搖這玩意,有人說可追溯到公元前五百年,也許始自中國。以玩法來看,搖搖可有點像中國民間的空竹。這種玩具的做法,是把直徑10至15公分,高兩公分的竹筒,兩端封上木板,沿着周沿開設小口,然後在這個叫作底盤的物事當中安裝木軸。用兩根小竹棍栓線,纏在木軸上抖動,空竹便高速旋轉,發出響聲。空竹分單盤雙盤。
玩雙盤技巧可高得多,有齜杆、換手、扔高、放地軸等花式,空竹是中國雜技表演常見的項目,只是不宜在室內玩,一般也重數公斤,難怪就不像搖搖那麼廣為流傳。能把空竹玩得好的人,恐怕覺得玩搖搖是小兒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