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引入疫苗 恐加速病毒變種<br>白沙殺雞三萬阻遏禽流感

漁護署引入疫苗 恐加速病毒變種
白沙殺雞三萬阻遏禽流感

【本報訊】元朗白沙區雞場一再爆發禽流感,昨又殺雞三萬隻。為了制止本地雞場沒完沒了的疫潮,漁護署宣布,從墨西哥引入預防禽流感的H5滅活疫苗(H5KillerVaccine),一年內為白沙區一百二十萬隻雞進行注射。雞農及欄商表示歡迎,但有專家指出,漁護署採用的疫苗未必能有效針對可致人命的H5N1病毒,或會加速病毒變種。 記者:蔡元貴、翁煜雄、陳倩雯

漁護署副署長廖季堅昨在記者會表示,白沙其中一個農場的雞隻死亡率急升,過去兩日內有一百八十七隻雞死亡。雖然另一雞場沒有雞隻死亡,但漁護署昨日決定即時將兩個雞場的三萬隻雞全部殺清,連同二、三月間受感染的雞場在內,白沙區已有四個雞場受感染,區內其他二十一個農場則未受感染。

被指腳痛醫腳
廖季堅解釋,注射疫苗是為防止禽流感擴散,疫苗可以加強雞隻的抗病能力。H5滅活疫苗是由墨西哥製造,荷蘭負責品質監控,再運來本港使用。H5滅活疫苗在外國仍未有廣泛使用,但廖季堅強調,H5滅活疫苗的成分對人體無害,雞隻被注射後會吸收及自行分解。因此,他相信市民食用已注射疫苗雞隻不會防礙健康。廖季堅說,只會為白沙區內雞場實施雞隻注射疫苗行動,因雞隻要有病才接受疫苗治療。
白沙區雞農關先生表示,漁護署日前曾派人到農場講解新疫苗,他有信心疫苗可以減少禽流感擴散。港九新界家禽批發零售商會主席黃偉泉則形容,注射疫苗行動局限在白沙區,是「腳痛醫腳」的做法。他指出,漁護署應全面替所有活雞注射疫苗,否則其他地區的農場爆發禽流感時,又要殺雞,只會浪費公帑。

成效仍有疑問
醫學專家普遍對疫苗注射措施成效存疑,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指出,注射疫苗只能作為短期控制措施,因為禽流感病毒變種快速,一、兩年就變種一次。香港大學動物學系副教授梁志清指出,原產於墨西哥的H5滅活疫苗是針對H5N2病毒,而在香港造成致命病例的是H5N1,滅活疫苗對H5N1僅可以起部分作用:「禽流感重會陸續有嚟!」他更擔心,使用滅活疫苗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因為疫苗當中可能存在其它未知的病毒,亦會加速禽流感病毒變種。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勞永樂則批評政府,缺乏一套解決禽流感的長遠政策:「政府𠵱家容許低水準嘅雞場自生自滅,間唔中就嚟一次禽流感,連累街坊,殺親雞都要賠,咁樣唔係辦法。」他促請政府修改法例,提高雞場的衞生要求,淘汰低水準的雞場。

一年費用48萬
白沙雞場H5滅活疫苗注射行動將於本周展開,漁護署副署長廖季堅說,注射疫苗的費用為每劑兩毫,每隻雞須注射兩劑。雞苗須滿八日大才可注射第一劑,隔一個月後再打第二劑。現時全白沙區二十五個雞場約有四十萬隻雞,防疫注射行動為期一年,全年會有三批,即一百二十萬隻雞接受注射,每批需費約十六萬元,一年費用估計為四十八萬元。

知多啲:以毒攻毒用死雞醫活雞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勞永樂指出,H5滅活疫苗的原理是將小量已死的禽流感病毒注入雞隻肌肉內,藉此進入雞隻體內的循環系統,讓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消滅禽流感病毒。
由於H5病毒變化多端,注射疫苗只可以作為短期堵截的措施,長遠及經常使用則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