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殊促以撤軍派遣鮑卿中東斡旋

布殊促以撤軍派遣鮑卿中東斡旋

面對國際社會猛烈抨擊美國對以巴衝突隔岸觀火的壓力下,總統喬治布殊周四終於對以巴調停政策作出重大轉變,宣布派遣國務卿鮑威爾下周前往歐洲及中東斡旋,並要求以軍盡快撤出西岸城鎮;但喬治布殊對巴人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的措詞依然強硬,指他是目前困局的始作俑者,暗示期望巴人出現新領導層化解以巴衝突。

對於喬治布殊派遣鮑威爾斡旋以巴危機,以巴雙方及歐洲聯盟均表示歡迎,聯合國安理會亦一致通過決議案支持,並要求以色列「刻不容緩」地無條件撤軍。

暗示想要阿拉法下台
在白宮玫瑰園突然召開的記者會上,喬治布殊重申以「以色列忠實朋友」身分說話,承認以軍有權自衞,但強調「暴力風暴不能繼續下去,夠了就是夠了」,「現在是嚴峻時刻」,以軍必須從西岸撤軍,解除對阿拉法總部的圍困。
雖然調整了對以巴政策,喬治布殊苛刻批評阿拉法:「目前的困局由他一手造成,他錯過了機會,背棄了巴人意願……我期待更好的領導,我更期待結果」,言中向阿拉法發出華府意向要他下台的警告。
喬治布殊的批評隨即引起阿拉法反彈,他部下官員反駁阿拉法沒出賣巴人,更指摘華府要物色能取代阿拉法人選的意圖。

鮑卿此行如踏地雷陣
喬治布殊表明出面調停後,鮑威爾隨即於周五清晨和阿拉法通過電話商討如何解決衝突,美國特使津尼亦獲准跟被困在拉姆安拉的阿拉法會晤。
不過,分析家認為鮑威爾斡旋以巴衝突是不可能的任務,有如踏地雷陣。因為他此行若只以促成以巴停火為目標,卻不能拋出方案滿足巴人立國訴求及迫使以軍撤軍,就等於失敗了;美國出面斡旋也失敗,屆時以巴局勢更失控了。
布魯金斯研究所分析員達拉勒就說:「即使鮑威爾是我所見過的本國最偉大的國務卿,我不認為他可解決這個問題。」鮑威爾去年六月就曾到訪以色列,提出在西岸和加薩進駐國際監察員,卻激起以色列人憤怒,最後憋住一肚子氣返國後說,以後除非能達致成果,否則他再不會到中東斡旋。
綜合外電報道

以巴最新發展
‧聯合國和歐盟均支持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派鮑威爾下周到中東斡旋
‧以色列警察用警棍圍毆阿拉伯裔示威者
‧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呼籲阿拉伯國家向西方禁運石油一個月,迫以軍撤出西岸
‧巴林人舉行集會,支持抗爭的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不理會美國的勸喻,繼續在西岸展開軍事行動
‧美國特使津尼獲准與阿拉法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