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姐在家具店職員游說下購買三張「海馬牀褥」,簽帳存根上亦見有「海馬」及「軒琴居」的標誌,但收貨後才發現並非「海馬牀褥」,不久更發霉,她懷疑家具店渾水摸魚,賣冒牌貨。消委會及法律界人士均表示,有關店舖經營手法有誤導成分,可遁民事途徑索償。
陳小姐去年十月底在灣仔莊士敦道海星傢俬購買三張牀褥,她稱,當時職員不斷向她游說,又指她所選購的是「海馬牀褥」,品質良好,加上她以信用卡付款時,簽帳存根上有「海馬」及「軒琴居」標誌,故並無懷疑。可是收貨後發現牀褥上並無「海馬」標誌,而且用後不久便發霉,故懷疑當日被職員誤導,所購並非「海馬牀褥」。
她曾聯絡「海馬」查詢,職員覆稱該公司灣仔並無分店,亦沒有透過海星傢俬分銷產品。她向海星傢俬投訴,負責人卻否認當日曾有職員向她表示,所購的牀褥是「海馬牀褥」,反指她不善處理才引致牀褥發霉,故不會作出賠償,令她氣結。
本報聯絡「海馬牀褥」生產商七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門市部經理冼先生表示,該公司於灣仔沒設門市,但海星傢俬於很久前是該公司分銷商。七海曾聯絡海星傢俬查詢有關事件,對方回覆,有關簽帳存根是以往「用剩」,並稱現已用罄;而且單據上只寫上「軒琴」而非「軒琴居」,故七海於舉證上存在困難,暫未考慮採取法律行動。冼先生稱以往曾有類似個案發生,據他所知,個案由消委會收到投訴後再轉介海關處理。
他提醒消費者於購買「海馬」產品前,需認清該店是否屬該公司之分銷商,而且產品上是否印有該公司標誌。如有任何疑問,可致電該公司查詢詳情。
本報曾就此聯絡海星傢俬,但至截稿日前仍未收到任何回應。
消費者委員會發言人表示,因職員在售貨過程中聲稱牀褥是「海馬牀褥」,簽帳存根上又印有有關商號標誌,單據上亦寫有「軒琴」字樣,令人聯想起有關品牌,理論上已屬誤導。消費者若不幸遇到上述情況,可聯絡消委會作出投訴。
(○二二六一四)
法律界人士兼立法會議員鄭家富表示,從人證(職員的游說過程)和物證(存根上的標誌和寫有「軒琴」字樣的單據)兩方面,已可證明海星傢俬有誤導消費者之嫌,消費者可考慮從民事途徑追討損失。而海星聲稱當時只是使用用剩的簽帳存根此點,則需視乎海馬與海星之間的合約條款細則,才可判斷海星店是否違反《商品註冊條例》,侵犯海馬牀褥的版權。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